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社团:特征、活动与影响

高校社团:特征、活动与影响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社团的特征,是研究校园社团最根本的问题。校园学生社团与存在于高校的正式组织,如共青团、班集体、学生会虽有一些共同的方面,但也有着它们自身的特征。有的大学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高达40%以上,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和热心者,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社团活动,如大型文体活动、学术报告等,有很大的声势,在校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校社团:特征、活动与影响

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社团的特征,是研究校园社团最根本的问题。校园学生社团与存在于高校的正式组织,如共青团、班集体、学生会虽有一些共同的方面,但也有着它们自身的特征。

第一,组织结构的松散性。

社团作为一种群众组织形式,一般都具有组织结构松散的特点、大学生加入社团只需报名登记就可以参加,不需办理较为复杂的手续,也不需进行严格的组织审查,有的以简单考试代替,一般成员均可自由退出。社团的组织规模大小不一,少则几个人多则数千人,成员结构具有跨班、跨系、跨校的横向联系,以及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结构。

第二,社团建立的自发性。

社团一般都是在大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既不是有关组织安排领导批准,也不需要社会的正式承认,完全是因为大学生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习惯;追求目标的一致性而自发组成的。

第三,活动方式的灵活性。

社团可以是虚拟形式,也可以是实体形式,还可以虚实并举;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信仰型、学术型社团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演讲会、讲座、竞赛、展览、沙龙等活动组织大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文娱型社团,可以通过各种文体活动愉悦身心,丰富生活。服务型社团,人员可多可少,地点可以校内,可以校外,充分发挥成员的专业和技能特长组织活动。

第四,社团成员的广泛性。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实课余活动和发展个人爱好的多种场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参加到社团中。有的大学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高达40%以上,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和热心者,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社团活动,如大型文体活动、学术报告等,有很大的声势,在校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五,活动内容的单一性

社会成员的愿望和要求的一致性,构成了社团活动的基本内容,因此校园社团虽然类别很多,但就某一社团而言,其活动内容大都比较单一,都是围绕社团自身的活动进行。如学术型社团,活动都以专业学习或学术探讨为内容,不介入其他类别活动。

第六,行为规范的自律性。

校园社团要保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有的社团有一定制度化的控制系统,有的则无严密完善的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社团的行为规范往往难以形成强制的约束力,而主要依靠成员的自觉,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第七,人际交往的直接性。

社团活动的单一性,决定了社团活动的空间距离不大,成员接触不需要更多介入其他因素,彼此间处于直接面对面的个体接触之中。这种人际交往的相互联系的直接性是校园社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这种交往的直接性,社团成员彼此之间感情交流频繁,社团的认同感、归属感比较强烈。

第八,社团的动态性。

社团是由大学生自愿结合的,一般组织形式都不稳定。有时组织者毕业了,社团也就自然解散了。社团成员较为广泛,合则聚,不合则散,特别是应热点成立的社团,随热点起而生、落而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