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意境的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意境的形式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式主义分析学者罗杰·弗莱与克莱夫·贝尔,几乎同时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念。当代艺术不在于以“形式”层面为目的,不在寻求“形式”上翻新花样,而在内省地、深层地思考与在批判中追求当代文化的自觉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寻求艺术的当代文化表达,表达当代意境学的语言形式,主动靠近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学意义的表达与创造有批判意识的艺术形式。从这层意义与视野讲,当代艺术是有批判的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意境的形式

形式主义分析学者罗杰·弗莱与克莱夫·贝尔,几乎同时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念。这个分析与结论符合形式主义分析的结果。因为西方艺术几乎都是在“形式”层面的思考和实验,从二维到三维再回到二维,从固有色到环境色再回到固有色,再到观念色,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挪用形象,都是在形式层面进行的艺术语言探索。不仅如此,西方艺术的界定与演变始终是在西方美学的框架下进行的,这也符合“形式”层面的需求。只是在不同的“形式”探索阶段,有不同的探索目的与要求。譬如我们也可以称“印象主义”绘画是“有色彩的形式”,古典主义艺术“是有审美的形式”或“是有理想尺度的形式”。当代艺术不在于以“形式”层面为目的,不在寻求“形式”上翻新花样,而在内省地、深层地思考与在批判中追求当代文化的自觉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寻求艺术的当代文化表达,表达当代意境学的语言形式,主动靠近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学意义的表达与创造有批判意识的艺术形式。

虽然,当代艺术主动靠近意识形态,从政治学的角度关注社会问题,但当代艺术不是被意识形态所绑架的“御用工具”,也不是使当代艺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身份”,扮演一个“政治权威”的角色处处指指点点,这些都不是当代艺术的担当和责任。当代艺术所需要承担的是对艺术本质的重新确认与肯定,并守候着艺术价值的纯粹性,承担对艺术乱象批判的责任,拓展当代文化的价值并注重文化形象的传播,主动靠近意识形态并关注国家形象的表达。从这层意义与视野讲,当代艺术是有批判的形式。当然批判的形式不是向西方文化宣战或颠覆传统文化,而是对现代与后现代文化理论与艺术的建设性的批判。譬如那些严肃地使用政治符号,具有意识形态母题、意象或传统文化母题转向文化意象的当代艺术,主要目的在于更有批判的力量和明确地建构当代意境学文化的指向,当代艺术的批判意识不是以批判为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当代意境学的文化建设。这方面张新权、马志明、李立新等的当代艺术油画作品和展望、陈云冈的当代艺术雕塑作品,正在逐步印证或建构当代意境学。李路明、张晓刚、祁志龙的当代艺术油画作品和隋建国的当代艺术雕塑作品,正以或显或隐的批判形式建构当代艺术的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文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