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皇帝的冰嬉与中国游艺史话

乾隆皇帝的冰嬉与中国游艺史话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称冰上游艺活动为“冰嬉”。清朝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自古重视冰上活动,因此入关以后,冰嬉大为盛行,有“国俗”之称。清朝诸帝中,以乾隆皇帝最好冰嬉。乾隆皇帝乘坐的冰床,用两条厚木板做成向上的翘头,钉上铁条。明清两代,冰嬉在北方的民间很普遍。民间的冰上之戏较之官方的冰嬉更加生动有趣。风和日暖时端坐,疑是琉璃世界行。清代北京的什刹海、积水潭等处,每逢冬季就有许多人前往滑冰。冰上蹴鞠主要盛行于宫廷中。

乾隆皇帝的冰嬉与中国游艺史话

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及少数民族很早就开始了各种冰上游艺活动。人们称冰上游艺活动为“冰嬉”。

文献记载,明朝时,每到三九寒冬,冰封大地,皇帝便携皇族、嫔妃及侍从大臣到位于皇城内的太液池(今北京北海)乘冰床取乐。冰床,也称“拖床”,既是一种冰上滑行用具,又是一种冰上娱乐玩物。明嘉靖皇帝常坐冰床往返于太液池东西两岸。当时阁臣夏言曾有“胡床稳坐渡层冰”的诗句。《天启宫词》中载有一首冰床诗:“西苑冬残冰未澌,胡床安坐柘黄衣。行行不藉风帆力,万里霜原赤兔飞。”注曰:“西苑池冰既坚,以红板作拖床,四面低栏赤红色,窄仅容一人,上坐其中,诸珰(太监)于两傍用绳及竿前后推,往返数里,瞬息而已。”这描述了天启皇帝乘冰床取乐的情景。

清朝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自古重视冰上活动,因此入关以后,冰嬉大为盛行,有“国俗”之称。清朝诸帝中,以乾隆皇帝最好冰嬉。《高宗御制诗集》中有不少关于乘冰床的诗句。《腊日坐冰床渡太液池志兴》诗中有“不知待渡霜花冷,暖坐冰床过玉津”之句。乾隆皇帝乘坐的冰床,用两条厚木板做成向上的翘头,钉上铁条。两板之间用木制横带固定,其上敷以平板,板上四角立柱,上支顶盖,翘檐飞角,周挂帷幔,上以龙凤为饰,里面铺着方裀茸燠,上放檀木坐榻,铺以貂皮坐褥。这比起天启皇帝坐的冰床华丽多了。

明清两代,冰嬉在北方的民间很普遍。民间的冰上之戏较之官方的冰嬉更加生动有趣。冰床是民间冰上之戏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时的人们,“将拖床结连一处,治酌陈肴于上,欢饮高歌,两三人牵引,便捷如飞”,真是乐趣无穷。清代杨静亭《都门杂咏》有首竹枝词这样描绘道:

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

风和日暖时端坐,疑是琉璃世界行。(www.xing528.com)

清代民俗画《拖牀冰嬉》,选自ArtBase 中国艺术品图片库

除冰床外,民间冰嬉还有不少花样。如滑冰、打滑挞、冰上蹴鞠等。在民间,滑冰是一种娱乐活动。清代北京的什刹海、积水潭等处,每逢冬季就有许多人前往滑冰。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增补都门杂咏》写道:“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善滑冰的人轻快地在冰面上飞驰,初学者在欢笑中跌个四脚朝天。

清代还有一种打滑挞的冰上游戏。据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打滑挞的游戏是用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然后人们穿上带毛的猎皮靴,从顶上站立着滑下来,以到地不倒为胜。这种游戏既惊险又有趣,深受男子汉们的喜爱。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廷标《冰戏图》,描绘了孩童们结伴到冰面上嬉戏,小心翼翼地下到冰面上,相互搀扶,结果还是摔个仰面朝天,惹得岸上的同伴嬉笑。

清代还出现了滑冰与蹴鞠相结合的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主要盛行于宫廷中。《帝京岁时纪胜》说:“金海冰上作蹙鞠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在民间,冰上蹴鞠也有所流行。清人东岩居士在《帝京岁时纪胜补笺》中说:“什刹海、护城河冰上蹙鞠,则皆人民练习者。”但是因为冰上足球的制度还不完备,所以发展得不广泛。

清代金廷标《冰戏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