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游艺史话:斗鸡走马的胜出

中国游艺史话:斗鸡走马的胜出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天下人把他称为“神鸡童”。当时有民谣唱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贾昌一挥手中的鞭子,斗鸡正式开始。王准则担任“斗鸡供奉,卫尉少卿”。《新唐书·五行志》记载:“玄宗好斗鸡,贵臣外戚皆尚之。”宗室贵族、达官富豪竞相仿效,有的因一只鸡而不惜倾家荡产,重金购之;有的因斗鸡而引起皇室内部的矛盾。沛王与英王李显斗鸡,互有胜负。

中国游艺史话:斗鸡走马的胜出

唐代是斗鸡之戏的盛行时期,到唐玄宗时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在当时,斗鸡除了以娱乐为目的外,还具有激发勇敢斗志的作用,所以,不仅社会上盛行斗鸡,唐朝统治者在军队中也推行斗鸡之戏。唐玄宗因为爱好斗鸡戏,在宫中专门修建了皇家鸡坊,从军队中选拔500名少年兵士专门饲养、培育、训练斗鸡。《太平广记》收入唐代陈鸿创作的《东城老父传》,记述斗鸡童子贾昌的传奇一生。陈鸿,字大亮,唐代小说家,与白居易是好友,著有《开元升平源》《长恨传》等。《东城老父传》的主人公贾昌是唐玄宗时有名的宫廷驯养斗鸡的官吏。皇帝喜欢斗鸡,民间就更加盛行。皇族贵戚都花大价钱买斗鸡,贫穷的人家就玩弄木头鸡。贾昌还是个三尺高的孩子时,却有饲养斗鸡的特殊本领,能识别斗鸡的壮弱和勇怯,熟悉鸡的饮食、疾病和驯习的方法,还听说他能听懂禽鸟的语言。唐玄宗将贾昌召入皇宫,担任鸡坊的首领,还经常赐给他金帛财物。当时天下人把他称为“神鸡童”。当时有民谣唱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每年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唐玄宗都要看斗鸡。贾昌在斗鸡时,头戴雕翠金花的帽子,身穿绸缎绣花的衣裤,手中拿着大铃率领鸡队入场,整齐地排列在斗鸡殿中,等候比赛。斗鸡们个个鼓动翅膀,竖起羽毛,摩嘴擦足,跃跃欲试,准备一场厮杀。贾昌一挥手中的鞭子,斗鸡正式开始。一对对斗鸡挥动着翅膀,睁着发红的眼睛,扑向对方,利嘴一起一落,鸡毛飞扬,很快胜者引颈长鸣,向主人表示胜负已定。贾昌再挥鞭子,胜者走到鸡队前面,败者走到鸡队后面,有顺序地跟贾昌回到鸡坊。安史之乱后,贾昌落难,从此再也没有进过皇宫。

《东城老父传》描绘了唐朝中期由盛至衰的社会变迁,贾昌凭借出色的训鸡技术博得了半生富贵,但安史之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唐玄宗的奢侈生活和游戏误国,也造成了唐王朝走向衰败。从斗鸡游戏的角度来看,《东城老父传》记述唐代高水平的斗鸡技艺,包括斗鸡品种的选择、日常饲养、疾病的治疗和斗鸡的训练组织,贾昌应该是中国古代少见的驯养斗鸡的名家。唐玄宗时,因擅长斗鸡而受宠的人,还有姜蛟、王准等。《新唐书》记载,姜蛟因擅长斗鸡、击球而当上了殿中少监,随便出入内廷,妃嫔们都称呼他叫姜七。王准则担任“斗鸡供奉,卫尉少卿”。

正史中也有唐玄宗好斗鸡的记载。《新唐书·五行志》记载:“玄宗好斗鸡,贵臣外戚皆尚之。”皇帝的爱好带动了社会上斗鸡之风的盛行。宗室贵族、达官富豪竞相仿效,有的因一只鸡而不惜倾家荡产,重金购之;有的因斗鸡而引起皇室内部的矛盾。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就了千古绝唱。《旧唐书·王勃传》记载:唐高宗时,王勃在沛王李贤的府里担任修撰。沛王与英王李显斗鸡,互有胜负。沛王请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斗鸡》的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看后非常生气,斥责王勃不行劝谏,反而作檄文,有挑拨二王和睦之罪,下旨罢免了王勃的官,释放了所有的斗鸡。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宋代李嵩的《明皇斗鸡图》虽然尺幅不大,只有42 厘米高,37 厘米宽,但是非常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唐代宫廷斗鸡的场景。画面上绘有26 个人物和宫殿楼阁,唐明皇骑马在侍臣、宫女的簇拥下走过宫廷的一角,6 位斗鸡侍奉在给唐明皇表演斗鸡。李嵩是南宋著名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界画,此图意境深远,布局恰当,神态生动,极见李嵩深厚的绘画功力。有趣的是,宋代画家常将落款隐藏起来,此图李嵩的名字题写在画面左侧的宫殿柱子上。

宋代李嵩《明皇斗鸡图》,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文人墨客以斗鸡为题的吟咏比比皆是。唐初杜淹就有《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诗。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中有“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的诗句。李白古风》讽刺了不可一世的斗鸡人。诗云: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www.xing528.com)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韩愈杜甫等诗人都写过斗鸡诗篇。《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收录浩虚舟写的《木鸡赋》,描写了使用木鸡训练斗鸡的方法、搏击技巧以及蕴含的哲理,对理解唐代斗鸡技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唐诗纪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浩虚舟因为这篇《木鸡赋》而进士及第,可见唐代斗鸡之风的盛行程度。

明代《婴戏斗鸡图》,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唐代斗鸡游戏也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当时日本派遣使者来唐朝,见到朝野风靡的斗鸡游戏,便将其带回日本,并很快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日本《三代实录》中就有元庆三年(879)二月二十八日,天皇在弘微殿观看斗鸡的记载。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成书的《荣华物语》中也有关于宫廷斗鸡的描写。此后,斗鸡游戏流入民间,受到日本人的喜爱。在许多传世的日本古代绘画中经常可以见到斗鸡的场面。日本源赖朝时期(相当中国南宋时期)的天才画家土佐光永的《年中行事绘卷》,描绘了一年十二个月京都生活场景,其中有一卷是斗鸡场面,场面热烈,人物众多,仅斗鸡就有十几只,是一幅难得的斗鸡绘画精品。铃木春信是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著名画家,受中国明末清初拱花印法的影响,开创“春信式”浮世绘表现风格。这幅《三童斗鸡图》生动表现了儿童抱着自家斗鸡相聚嬉戏的场面。

日本江户时代铃木春信《三童斗鸡图》,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