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游艺史话:婴戏图中的童戏

中国游艺史话:婴戏图中的童戏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戏图,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儿童玩乐、游戏活动的绘画作品。婴戏图,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古代儿童们所从事的各种游戏和玩具,真实地呈现出古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形象与文字互相印证,解决了史料中许多困惑,成为研究古代儿童游戏的珍贵资料。

中国游艺史话:婴戏图中的童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出自本能的有意识的活动,所以儿童的游戏是中国游艺史中重要的内容。儿童游戏题材的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学术界称之为“婴戏图”。婴戏图,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儿童玩乐、游戏活动的绘画作品。婴戏图,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古代儿童们所从事的各种游戏和玩具,真实地呈现出古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形象与文字互相印证,解决了史料中许多困惑,成为研究古代儿童游戏的珍贵资料。

中国儿童题材绘画的历史非常悠久,严格意义上的婴戏图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画家顾景秀、江僧宝都画过《小儿戏鹅图》。唐代擅长画儿童的画家则很多,如张萱、周昉、韩滉、戴嵩等人,《宣和画谱》等画史著作记载,唐朝人婴戏图作品有《村童戏蚁图》《逸牛戏童图》《牧童弈棋图》《小儿放鸢图》等。宋代时,婴戏图绘画艺术达到顶峰,画家之多,作品之多,取材之广,技巧之高,都为历代所不能比拟的。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绘画风尚突破了描绘宫廷和贵族生活的限制,世俗生活趣味的写实主义作品成为主流,婴戏图在宋代绘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出现了刘宗道、杜孩儿、苏汉臣、李嵩、陈宗训等优秀的婴戏图画家。

北宋时,刘宗道最擅长画“照盆孩儿”,也就是孩儿用水盆戏水,画面“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人像倒影在水中,相映成趣。

杜孩儿是北宋徽宗年间的画家,以画婴孩闻名,竟被人们忘记了真名。可惜的是,像刘宗道、杜孩儿一样,许多画家没有画作流传下来。

苏汉臣是两宋时期杰出的宫廷画家。史籍中缺乏苏汉臣详细的生平事迹,只知道他原是河南开封人,北宋沦亡后,徙居浙江钱塘,曾任北宋宣和与南宋绍兴画院中的待诏。他最擅长画婴戏,历代著录书目中记载苏汉臣婴戏图多达30 多幅,包括《秋庭戏婴图》《重午戏婴图轴》《杂伎戏孩册》《灌佛戏婴图》《四婴图》《折桂婴儿图》《婴儿蟋蟀图》《婴戏图》《二童斗促织》《孺子风筝》《货郎图》《浴婴图》《扫象图》《百子嬉春图》《蕉阴击球图》《桂丛婴戏图》等。苏汉臣的绘画风格属于宋代院体,重视写生,强调形似与法度,呈现造型准确,笔法严谨,色彩鲜艳的特点。明代顾炳在《画谱》中对其评价极高:“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清代戴文灯《洞仙歌·苏汉臣卖符图》词写道:“古今人物,最婴孩难写。意态娇憨质而雅。记苏家擅此,别样才情。”

苏汉臣传世的作品中,《秋庭戏婴图》《冬日戏婴图》两幅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学术界公认为苏汉臣真迹。其他作品是否是苏汉臣所作存在争议,包括《长春百子图》《灌佛戏婴图》《婴戏图》《百子嬉春图》《杂伎戏孩册》《货郎图》等画作。明清两代模仿苏汉臣作品的仿本众多,或是依据原作的临本,或是按照苏汉臣绘画风格的仿本,这些作品流传至今都成为探讨宋代儿童游戏状况的珍贵史料。

宋代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庭戏婴图》绢本,高179 厘米,宽108 厘米,画上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十方印玺。画面上奇石耸立,芙蓉和雏菊盛开,花园内秋色浓郁,姐弟俩在桌上全神贯注地玩“推枣磨”游戏。画面的另一张圆几上,散放着刚刚玩过的转盘、小佛塔、陀螺、围棋棋子等玩具,一对铜钹随意放在草地上。苏汉臣以高超的笔法描绘出宋代儿童游戏的场景,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玩具的形态。乾隆在此图上题诗云:“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

清代姜壎临仇英《婴戏枣磨图》(局部),南京博物院

“推枣磨”是一种古老有趣的玩具,孩子们选用一枚大枣,插上三根牙签作为立足,另一头将枣肉削去,露出枣核尖。另外用一根长点的竹片,两头各插一枚枣子,两头的枣子必须重量相等,把竹片放到枣核尖上,轻轻一推,就可以转动。因为两枚枣儿旋转,形似两人推磨,所以名曰“推枣磨”。推枣磨的设计符合物体平衡和轮转的原理,取材于日常生活用品,体现出古代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清代孔广镛、孔广陶合编的《岳雪楼书画录》中著录一幅苏汉臣《二童赛枣图》,说明孩童们玩推枣磨是要赌输赢的,奖品就是枣儿了。晚清画家胡锡珪有《元宵儿戏图》,图中两个孩童在比赛推枣磨,身边放了许多赢来的枣儿。很可能明清两代时推枣磨还有流传,明万历定陵出土的刺绣百子衣上绣有推枣磨的图案。(www.xing528.com)

宋代苏汉臣《冬日戏婴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日戏婴图》绢本,高196 厘米,宽107 厘米。画面有两个衣饰考究的孩童,似乎也是姐弟俩,在花园里游戏。玩物是一只黑白花小猫,女孩手持一面方格锦旗来回摇摆,小花猫则随着他们手中的小旗、羽毛的摆动左右跳跃,孩子们和小猫其乐融融,毫无寒意。姐弟的神情、猫儿跳跃的姿态都描绘得细腻逼真、情趣盎然,体现了苏汉臣婉媚清丽的画风和精妙入微的描画功力。此图生动地说明,宋代时家猫已经融入人们的家庭生活中,成为儿童们喜爱的宠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苏汉臣《长春百子图》,描绘了儿童荡秋千、骑竹马、斗草、观画、下围棋、捉鸟、钓鱼、观鱼、划船、采莲、扑蝶、斗蟋蟀、蹴鞠、捉迷藏、耍刀枪、玩傀儡、弹琴、歌舞等游戏的情景。画面上户外庭院,四季景色分明,孩童尽兴玩耍,呈现出欢欣祥和气氛。《婴儿斗蟋蟀图》表现了四个小男孩聚精会神地蹲着斗蟋蟀的神态。后人说:“桂树菊花,石栏外婴孺四,蹲踞斗蟋蟀,天机烂漫。”《水戏图》再现了宫廷教坊中女童演出的情景,明代易恒题诗曰:“水戏新番小妓精,教坊初进未知名。立机倒运飞丸起,绝胜银盘弄化生。”《捕鱼图》描绘的是儿童戏水捕鱼的活动,清代诗人田雯《题苏汉臣画》云:“十数婴儿妙入神,水边游戏任天真。翻嫌点尔童心减,冠者何须五六人。”

宋代,货郎是受人欢迎的流动小商贩。他们手摇拨浪鼓,头插商标,走村串乡,贩卖家庭零碎用品和儿童玩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汉臣《货郎图》,南宋画家李嵩也擅长画《货郎图》,现今李嵩有四幅《货郎图》传世。对《货郎图》所售货物统计分析,现可以辨认的儿童玩具有:小鸟、鸟笼、小鱼、拨浪鼓、小竹篓、香包不倒翁、泥孩儿、小壶、小罐、六角风车、雉鸡翎、小鼓、纸旗、小花篮、竹笛、竹箫、铃铛、转盘、木刀枪、竹蛇、面具、小灯笼、风筝、小竹椅、拍板、棒槌、扑扑噔、不倒翁、铜铙、皮毬、围棋、小骰子,等等,可见宋代玩具的种类繁多和儿童游戏的丰富多彩。

明人仿苏汉臣《货郎图》,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宋代许多著名画家都画过以儿童游戏为题材的作品。比如,善画人物的画家田景《童子弈棋图》,画二个童子下围棋,“一则乘胜而矜夸,一则败北而悔沮”,形象栩栩如生。宋代佚名画家的《斗蟋蟀图》流传至今。画面上三个孩子在做斗蟋蟀前的准备,一个提着蟋蟀笼子在察看蟋蟀的动静;一个侧着耳朵在继续寻找草丛中蟋蟀鸣叫的方位;另一个伏在地上等候着,似乎是斗蟋蟀的评判者。南宋大画家马远所画《蟋蟀图》既不描绘捉蟋蟀,也不画斗蟋蟀,而只画一堵高墙和一个孩童,孩童手提笼子,把耳朵紧紧地贴在墙壁上,认真地寻找着,这可谓独具匠心。

宋代人们喜欢在屏风、带具、瓷枕等民间器物上画戏婴图。宋代邵博《邵氏闻见录》记载:他的父亲,北宋理学家邵雍在朋友家,见一个枕屏上绘有一幅小儿迷藏图,于是题诗于上云:“遂令高卧人,攲枕看儿戏。”宋代磁州窑和耀州窑以出产戏婴图瓷枕闻名于世。河南济源市出土宋代婴戏傀儡瓷枕,图中有三个童子,一个敲锣,一个吹笛,另一个坐在绣墩上,提着一根木杖,杖上有三根丝线悬一个木偶,古时叫悬丝傀儡。河北博物馆藏磁州窑宋代白地黑花婴戏纹瓷枕,两位身穿花衫、腰系缎带的童子,相对跳跃,神情紧张,原来其中一个孩童的头上落了一只鸟。绘画笔触简练,情趣盎然。宋代磁州窑瓷枕上还有放风筝、骑竹马、捶丸、垂钓、摔跤、赴鸭等图案。陈万里先生著《陶枕》一书中,收录宋板球图陶枕,枕上画一个小儿,手持一带柄板的东西,在做击球游戏。球板的形状很特别,如同一把张开的扇股,下部连接在柄上,可以一仰一俯地打球。这种球戏在文献中还未见到任何记载,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板球”。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一件南宋时期的八角银盘,采用金属錾刻工艺,高浮雕刻画一幅宋代夏日庭园婴戏图,庭园花草茂盛,池塘莲荷开,八个孩童嬉戏玩耍,有骑竹马、撑荷伞、蹴鞠、戏猫和演剧等,生动再现了南宋时期孩童游戏的场面。

宋辽金时期的陶瓷枕流行婴戏图案,陶瓷枕婴戏图质朴无华,挥洒自如,寥寥数笔,便将儿童游戏时的神情表现出来,展现了宋代儿童天真无邪、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南宋庭园婴戏图银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