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游艺史话:舍弹棋,重蹴鞠

中国游艺史话:舍弹棋,重蹴鞠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汉代贵族嗜好弹棋到了何种程度。魏文帝曹丕当政后,因其好弹棋,此种棋类游戏再度复兴。

中国游艺史话:舍弹棋,重蹴鞠

汉代,蹴鞠活动盛行,尤其得到皇帝和贵戚大臣们的喜爱。但蹴鞠之戏活动剧烈,一些大臣认为玩蹴鞠有损皇帝的龙体,于是在汉成帝时,大臣刘向创造一种借鉴蹴鞠玩法的棋类游戏,进献给皇帝,取名为弹棋。

弹棋起源于汉代,脱胎于蹴鞠之戏,是无可置疑的,但究竟兴起于汉代何时,史书上记载不一。晋人葛洪所辑的《西京杂记》中说:“(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西京杂记》叙述西汉传闻遗事、掌故,所依据的史料多源于汉代,有相当高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家君”是指刘歆的父亲刘向。南朝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巧艺注》引晋人傅玄《弹棋赋序》,亦持此说。所以,汉成帝时,刘向创制弹棋是可信的。

唐代的《弹棋经序》中认为,早在汉武帝时,弹棋已经出现。他说:“弹棋者,仙家之戏也。昔汉武帝平西域,得胡人善蹴鞠者,盖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侍臣东方朔因以此艺进之,帝乃舍蹴鞠而上弹棋焉。”这把弹棋产生的时间提前了几十年。但是这种说法似有偏颇,早在汉武帝平定西域之前,蹴鞠之戏早已盛行于汉朝宫廷之中,并受到汉武帝的喜爱,说汉武帝得胡人善蹴鞠,才喜爱蹴鞠,后又舍蹴鞠习弹棋,显然与史实不符。

弹棋最早兴起于汉代,长期流行于宫廷之中。所以,《弹棋经序》说:“习之者多在宫禁中,故时人莫得而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政治腐败,激起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弹棋从此“于宫人所传,故散落人间”。到东汉章帝刘炟时,他喜好游戏,弹棋又复兴起来。(www.xing528.com)

弹棋与六博、围棋相比,需要较为特殊的棋具,一般百姓无力参与,仅流行于贵族之间。东汉时的权臣梁冀最好弹棋,盛夏之际,袒胸露背,大汗淋漓,也要玩弹棋。《后汉书·梁冀传》记载:“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他对弹棋还很有研究,曾撰有《弹棋经》一卷。汉安帝时,乐成王王苌骄奢不法,遇到家中有丧事,他身穿丧服,躲在停放棺材的地方玩弹棋,受到汉安帝的严厉训斥。可见,汉代贵族嗜好弹棋到了何种程度。达官贵人之家,每有宾客,或者玩投壶,或者六博、弹棋招待客人。所以古诗云:“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到东汉冲帝、质帝之后,弹棋逐渐衰落。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曹操控制朝政,各种游戏用具都不准置于宫廷中,弹棋几乎断绝。一些宫人为了消解烦闷,用金钗、玉梳之类的小东西,在妆奁上弹玩。魏文帝曹丕当政后,因其好弹棋,此种棋类游戏再度复兴。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弹棋始自魏宫内,文帝于此技特妙。”曹丕、丁廙、夏侯淳都写过《弹棋赋》,赞美弹棋具有“舒情”“消愁”“广娱”的作用,是深受人们喜欢的高雅娱乐活动

梁冀撰的《弹棋经》已失传,无法详细了解汉代弹棋的玩法。从汉文学家蔡邕的《弹棋赋》和其他文献中得知,汉代弹棋的棋盘方形,中间隆起,多采用石和玉,取其坚硬平滑,便于棋子移动。两人对局,各执六枚棋子,色分黑白。玩时,用手指弹击对方的棋子,如果击中,就从棋盘上取下。技艺高超的人,可以一子连击对方数子。所以,蔡邕在其《弹棋赋》中说:“不迟不疾,如行如留,放一敝六,功无与俦。”描写弹棋的击弹技巧,出手后,棋子在棋盘上的速度要恰到好处,慢了打不到,快了就会飞出棋盘,在恰当的击弹时,可以一子击掉对方六子。《艺经》记载:“弹棋,两人对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先弹也。”唐宋以后,弹棋之戏依旧存在,但善于此戏的人已经很少了。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弹棋经》一卷,已经不知作者是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