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住区更新政策与模式研究:理论、实务及案例

城市住区更新政策与模式研究:理论、实务及案例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些都背离了国际公认的城市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进步准则,造成国家社会投资和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焦点和实施难题。

城市住区更新政策与模式研究:理论、实务及案例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3亿人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7.12亿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2%,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52.57%,年平均增长1.02%;城市个数由190个增加到668个,平均每年增加14个,建制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由2000多个增加到1.99万个,平均每年增加500多个(见图1-1)。

图1-1 1978年与2012年全国城市发展部分指标变化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镇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1年的711.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7467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2.4%。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km2扩展到2012年的43603.2km2,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978年的6.7m2增加到2012年的约30m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65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4%,恩格尔系数由57.5%下降到36.2%,201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住宅投资49374亿元,增长11.4%(图1-2)。(www.xing528.com)

图1-2 1978年与2012年城镇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以来“重新区开发,轻旧区改善”的影响,导致我国城市大批旧城区因缺乏可持续改善的有效措施而提前损耗,大批有珍贵保留价值和特色资源的传统住区被不当损毁,大批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建造的旧城区仅因局部功能未获改善而拆除,旧城区正成为新“贫民区”和“弱势群体社区”产生的重要根源。这些都背离了国际公认的城市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进步准则,造成国家社会投资和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焦点和实施难题。

旧城改造在英文中常用的有renewal,innovation和rebuild等,从字面上的意思分别是更新、改造与改建,我们倾向于更新的内涵,因为提到改造就易联想起简单粗暴的城市拆旧建新方式,而忽视了旧城改造真正的含义和作用,甚至以毁坏旧城发展历史资源为代价。城市更新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众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需要实现的改善发展目标,如:土地结构调整、城市功能置换、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旧城人口疏散等。这些目标不应被单独分隔地对待,而应以可持续发展观去重新定位,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