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人生》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人生》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部教材名称和内容结构都是全新的,在国内首次编著出版。公开发表论文17篇;出版新教材5部,其中《淡水生态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研制动物生理学细胞功能CAI课件1套。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人生》

(一)成果名称和完成人

(1)成果名称: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完成人:刘焕亮、王吉桥、李霞、桂远明、赵兴文、高悦勉、金送笛、周一兵、张泽宇、刘青、姜志强、胡玉才、雷衍之。

(左起)前排:赵兴文、桂远明、刘焕亮、王吉桥、李霞
后排:刘青、高悦勉、张泽宇、周一兵、姜志强、胡玉才

(二)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和“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精神,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内“两个根本转变”的新形势,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关系和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内容关系,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思路

根据国内外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水产养殖学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按照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拓展知识范围、培养综合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思路,把窄口径的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合并为宽口径的水产养殖学专业,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全面深入进行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教育等系列研究与实践,创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水产养殖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使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3.主要成果

按照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范围、适当增大选修课比重的原则,创建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模块课、专业相关课和人文社科经管等综合选修课,计五大类77门课程。新课程体系吸收了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先进经验,创建11门新课程,将淡水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海洋浮游生物学整合优化为水产饵料生物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把池塘养殖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合并整合为鱼类增养殖学。坚持“学时要少,内容要新,水平要高,效果要好”和解决内容陈旧、重复、交叉及其更新的原则,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研制66门课程教学大纲(20万字)。编著《水产养殖英语》《物理学原理及生物应用》《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学概论》《淡水生态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和《养殖水化学》等7部重点教材,前5部已出版发行,其中《淡水生态学》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7部教材名称和内容结构都是全新的,在国内首次编著出版。

4.改革工作的主要特点

(1)指导思想正确,符合教育部改革计划的基本精神。本项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系列精神,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内“两个根本转变”的新形势,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关系和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内容关系,创建适应21世纪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清晰,符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分析研究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水产养殖学专业存在的弊端,明确水产养殖专业调整和建设方向,转变计划经济严格专业“对口观念”的传统办学思想,树立市场经济“适应观念”的现代办学观念,合并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拓宽水产养殖学专业口径。创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体制与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水产养殖高级专门人才。

(3)注重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转变和基础性研究工作。本项研究工作始终贯彻教育部关于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精神。5年来,根据本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需要,针对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以及随着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多次在养殖系教师中进行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大讨论,从而提高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水产养殖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解决了一系列的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传统思想观念,保证和推动了本项研究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

本项改革工作,注重背景与现状研究以及国内外比较研究等基础性研究,系统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水产业及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水产养殖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向,改革成果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三)创新点

前瞻性:本项改革1995年8月(教育部1998年颁布新专业目录前)启动,1996年和1997年分别招生90人进行试点。

完整性:创建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专业方向及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式、教学环节安排。

创新性:创建的五大系列11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新体系,以及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符合认识论和能力培养规律。公开发表论文17篇;出版新教材5部,其中《淡水生态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研制动物生理学细胞功能CAI课件1套。

先进性: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教育部推荐的全国同类专业的规范性方案,专业鉴定委员会认为,本成果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领先地位。

(四)应用情况

1.直接应用效果

本项改革成果已应用于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1996、1997、1998、1999级等4个年级,直接受益学生约420人。1996级86名预试点学生已经毕业,1997级试点班92名学生已修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综合选修课,并完成综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与改革前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相比,他们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大幅度拓宽,实验技能与创造能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对1997级71名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其中对综合教学实习的满意率和较满意率达84.3%,对生产实习的关键技术掌握程度和事业心培养效果的满意率分别达85.4%和89.8%。1996级86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术水平比改革前的几届有明显提高,考取研究生比例高达15%,前几届毕业生为4%~5%。生产实习渔场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和事业心都比以往的学生强。(www.xing528.com)

2.间接效果分析

5年来,先后取得的系列成果,通过每年一次的农业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水产学科扩大会和两岸水产教育研讨会交流、研讨,17篇论文的公开发表,5部教材的出版发行,以及“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广应用,为水产兄弟院校、海洋大学、综合性大学和农业院校等60余个水产养殖类专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3.全面推动了水产养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本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主意新、整体性”的指示精神,组织发动养殖系及相关单位的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高标准、严要求。5年来,在取得直接和间接社会效益的同时,全面带动了养殖系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实验室与教学基地建设、学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自1996年以来,养殖系教师先后5名晋升为教授,15名晋升为副教授,获得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论文290篇和著作16部,化学和生物学实验室通过辽宁省教育厅合格评估,建立和完善校外教学基础4个,全面提高了水产养殖学科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鉴定书

(1)成果名称: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主要完成人:刘焕亮、王吉桥、李霞、桂远明、赵兴文、高悦勉、金送笛、周一兵、张泽宇、刘青、姜志强、胡玉才、雷衍之。

(3)主要完成单位:大连水产学院。

(4)组织鉴定部门名称:辽宁省教育厅。

(5)鉴定时间:2000年10月26日。

(6)鉴定组织名称:鉴定委员会。

鉴定委员会成员名单

(7)鉴定意见: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的汇报,观看了研究成果录像和动物生理学CAI课件,详细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过认真评议,一致认为:

①大连水产学院刘焕亮等13名教师,经过5年(1995年8月~2000年10月)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系列成果,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等精神;该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基本思路与框架清晰,起点高,目标明确,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自1995年起,对国内外水产养殖业及水产养殖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经验和弊端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把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专业合并为水产养殖学专业,1996年和1997年分别招收90名学生进行试点,具有前瞻性。

③研制和构建的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业务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科学、拓宽、规范的原则和加强基础、拓展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精神;创建了11门新课程和4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增设了专业相关课与人文社科及管理课程;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好的创造性。

④全面开展课程内容改革和撰写出版具有特色的重点教材是本项研究的重要成果。改革教学内容,修订66门课程大纲(20余万字),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交叉、渗透和更新问题,提高了理论教学质量。撰编7部重点教材,已出版5部:《物理学原理及生物应用》《水产养殖英语》《淡水生态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学概论》。其中《淡水生态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新教材的特色鲜明,具有创造性。

⑤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3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目标分明,符合认识论和能力培养规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综合教学实习更具有创造性。

⑥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化手段运用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动物生理学研制的细胞基本功能CAI课件,在机能的抽象、微观、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构思和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创新。

⑦本项研究成果获得显著效果,明显提高了育人质量,在1996、1997、1998、1999四个年级中进行教学实践,应用效果好,直接受益学生约420人;通过全国和两岸水产教育研讨会交流,17篇论文的正式发表和5部教材出版发行,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速了农业部水产养殖重点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1996年以来,先后有5人晋升为教授、15人晋升为副教授,获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论文290篇和著作16部。

综合上述各点,鉴定委员会认为,本成果在水产养殖学专业教育教学方面迈出重大一步,取得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整体水平是高的,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领先地位,建议在全国高校水产养殖类专业及相关专业中推广应用。

(六)获奖证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