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村镇建小型博物馆提案

古村镇建小型博物馆提案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村镇是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文化遗产。当务之急的是在这些重要的古村镇建立博物馆。个人收藏家热心建立博物馆也应大力支持。以保护住古村镇目前已仅存无多的历史民间遗存。六、要明令禁止古董贩子到古村镇“淘宝”,杜绝遗存的流失,把千百年的文化成果留在本地。古村镇面临的破坏是严重的、多方面的。

古村镇建小型博物馆提案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然气候不同,文化板块多样,形成了千姿万态、风情各异的古村镇。古村镇是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古村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村镇中,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在古村镇中;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也深深存在于古村镇中。

但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中,古村镇消失很快。一方面,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整体上的瓦解,一方面是村镇内部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有些村镇虽然表面看风格犹存,但实际上内部遗存残存无多,已成文化的空巢。

其原因,与近20年大批的古董贩子走村串乡,穿街入户,上门“淘宝”有直接关系。百姓不了解这些遗存历史文化的价值,许多与其地域有重要关系的文献与器物被廉价买走。这些古董贩子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足迹远及内蒙古与西藏最偏僻的古村落。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古老的村寨中已很难见到传衍久远的遗存了。

古村镇的保护,一方面是古老的村容镇貌,一方面是它的内涵。否则这些古村镇即使保留下来,已是徒具形骸,内涵空洞,记忆真空。当务之急的是在这些重要的古村镇建立博物馆。具体建议如下:

一、古村镇博物馆的布局由政府文化部门主导。专家制定。可以是国家一级,也可以是省一级。

二、不要搞劳民伤财的大型博物馆。宜小型和富于实效。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甚至只需先有几间房,以抢救性收集为主,收集内容包括特色家具、古代农具、历史文献、文化器物,以及其它各类文化遗存。继而进行整理、分类、陈列。

三、古村镇博物馆应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多样化的。避免搞简单化统一格式的村史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要突出地域特色,也可重点突出某一种当地富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www.xing528.com)

四、博物馆的方案(包括内容、陈列方式、展品说明等等)要请相关专家学者帮助与策划。以使博物馆真正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价值,并富于科学性和深度。

五、小型博物馆用钱不多,但于文化保护意义深远。经费来源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地方财政、企业赞助、旅游建设经费等。个人收藏家热心建立博物馆也应大力支持。可以是民办公助,也可以是公办民助,也可以是民间捐赠性的,也可以是私人性质的,愈灵活愈好,以利尽快将古村镇博物馆在全国全面铺开。以保护住古村镇目前已仅存无多的历史民间遗存。

六、要明令禁止古董贩子到古村镇“淘宝”,杜绝遗存的流失,把千百年的文化成果留在本地。同时,向村镇百姓普及遗产知识,保护好古村镇的文化整体。

古村镇面临的破坏是严重的、多方面的。保护是紧迫、艰巨和不能回避的。小型和多样的博物馆是保护古村镇遗产的重要方式,在欧洲和日本已很普及并行之有效。在新农村建设中,博物馆的建立还是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在旅游开发中,又是促使外地游人认识古村镇必备的设施。因之希望政府文化部门能确认和启动这攸关中华遗产存亡的文化举措,维护好中华文明的根脉。

2007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