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安县个体私营工业崛起

隆安县个体私营工业崛起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南圩镇三宝村的个体面条加工业多达35家,产品销往邻县并出口越南。2000年以后,隆安县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工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2002年出台《关于隆安县2002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登记注册实行优惠政策的决定》,允许个人申办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为个体私营工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个体私营工业总产值14611万元(当年价)。个体私营工业的发展,成为隆安“工业强县”的重要基石。

隆安县个体私营工业崛起

1979年后,隆安县允许个人经营工商业和发展私人经济粮油加工、被服加工、食品饮料、机械修理、化工建材采矿炼矿等个体工业和联营工业企业相继出现。县内联办企业主要从事砖瓦、淀粉、采矿、铁制农具、建筑业等生产经营,此类企业一般挂靠公社或大队,列入社队集体企业。1983年12月,古潭乡古潭村19户农民投资35万元,购置24台、379千瓦动力的工业设备,中真村21户农民集资36万元,购置15台、380千瓦动力的工业设备,各联办一家淀粉厂,开创了隆安县联户开办工业企业的先例。1985年8月城厢街3户居民集资3.6万元,开办水泥构件预制厂,年产模具60立方米。同年11月,古潭乡育英村31户合股投入52.4万元,兴建一家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古潭乡育英水泥厂)。当年全县私营工业产值156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2%。1986年,古潭乡育英水泥厂生产水泥3984吨,总收入53万元,上缴税金和实现利润分别为2.65万元和4.5万元,安排农村就业劳动力110人。

1992年,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若干政策的规定》,明确规定对两户(含两户)以上联办、由工商部门核定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按照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同等对待,此后个体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到1995年,全县个体私营工业户均注册资金增加,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从事新兴行业越来越多,个体私营工业逐步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出现了一批专业经济能人和私人企业。如南圩镇三宝村的个体面条加工业多达35家,产品销往邻县并出口越南。原雁江镇农机修造厂职工3人在企业倒闭后自主创业,于1997年每人投资50万元,购置车、刨、铣、冲、钻、割、焊等机电设备,办起家庭农机修造厂,联合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农村生产的农机具,主要产品有水稻脱粒机、玉米和黄豆多用脱粒机、手扶拖拉机、后拖农用车、其他农机配套机件及传统农用刀具,产品远销全区各地,年销量多达4000台(套),总收入超过300万元。在1999年广西东兴中越贸易洽谈会上,他们生产的水稻脱粒机因机型轻巧实用而深受越南客户的欢迎,获取大批订单。那桐镇方忠贵投资30万元创办腌菜酱料加工厂,采用祖传工艺加工酸脆荞头、酸辣椒、调味品,产品风味独特,质优价廉,不仅占领本地市场,还远销广西区内外,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纳税大户。(www.xing528.com)

2000年以后,隆安县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工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2002年出台《关于隆安县2002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登记注册实行优惠政策的决定》,允许个人申办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为个体私营工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至2006年,县内个体工业977家,工业产值11429万元;私营合伙企业3家,工业产值3182万元。个体私营工业总产值14611万元(当年价)。个体私营工业的发展,成为隆安“工业强县”的重要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