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主义时期相关议题的总体特征

现代主义时期相关议题的总体特征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形态和结构材料的关系现代主义时期,结构形态和材料属性相符既是得以公认的信条,也确实在建筑作品中得以普遍实行。结构形态原则的具体标准从结构形态和材料属性相符的具体标准看,现代主义延续了19世纪最严格的限定标准。连接处的处理方式表现结构和构造被视做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结构或构造构件的连接处往往又是表达的重点。然而,如果因此将暴露连接处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总体倾向却并不正确。

现代主义时期相关议题的总体特征

现代主义时期包含诸多可以作为森佩尔文本参照的议题,包括结构形态和材料属性的关系、结构形态原则的具体标准、金属材料的运用、视觉稳固和实际稳固的关系、连接处的处理方式和结构形态的影响因素。

(1)结构形态和结构材料的关系

现代主义时期,结构形态和材料属性相符既是得以公认的信条,也确实在建筑作品中得以普遍实行。

(2)结构形态原则的具体标准

从结构形态和材料属性相符的具体标准看,现代主义延续了19世纪最严格的限定标准。钢结构形态基本脱离了典型砖石结构形态的影响。至于传统材料,木材的运用中鲜有悬臂托梁那样有明显模仿砖石结构痕迹的形式;而当以砖、石或瓦作为结构材料时,通常会采用拱形或穹顶,西班牙建筑师会借用当地传统的双曲面顶,但基本不采用正交梁柱结构体系。

(3)金属材料的运用

金属材料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钢是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效果更具有石材的特征,其中的金属并不可见,更没有成为建筑的表达对象。当金属构件被单独运用时,金属构件往往成为建筑师获取表现力品质的思考对象。总体而言,使用金属会降低建筑的艺术性的观点完全被颠覆,现代主义建筑师不仅乐于在建筑中使用含金属的或金属结构材料,更试图从可见金属构件中挖掘建筑的表现力。

(4)结构形态的审美倾向

19世纪对结构形态原则的论述重在强调荷载的最优传递途径,使建筑获得稳固的显现,这出于对建筑的视觉稳固的要求。现代主义建筑却更倾向于表达失重感。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年)在1920年写道:“我认为摆脱重力的束缚是上帝创造这个世界和宇宙的原因。人类也应该做相同的事情:将重力分散开来求得自身的失重感。”[80]这样的论述反映了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总体审美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能表达19世纪结构的视觉稳固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失重感的结构在实际稳固上或许是相反的。也就是说,19世纪所认为具有视觉稳固属性的结构形态,和现代主义创造的具有失重感的结构形态相比,后者实际上更加稳固。例如,被认为满足视觉稳固的砖石混凝土等自重结构,其构件和下部支撑更容易因结构自重诱发破坏,并且这些结构刚性过大,变形后更容易引发整体坍塌;被认为具有失重感的金属杆件结构,则相对下部结构不易破坏,并且结构在变形时不会突然断裂,而是会通过变形将荷载分散到其他部分之上。(www.xing528.com)

(5)连接处的处理方式

表现结构和构造被视做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结构或构造构件的连接处往往又是表达的重点。然而,如果因此将暴露连接处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总体倾向却并不正确。对此,彼得·布伦德尔·琼斯(Peter Blundell Jones)指出:“赖特在悬挑结构中暗藏钢梁;密斯侧重于柱头,但回避柱础并隐藏了基底结构;莱维伦茨展露了主要的工艺,却隐藏了开口上方是如何承载的;康考虑的是现浇和预制的混凝土之间的微妙差异,将它们与石头诗意地对比,却隐藏了承拉索,它对于确保他的‘原型’的拱顶是完全必需的。在功能方面,与其说问题在于是否要表现结构和构造,不如说在于怎样表现,表现多少。”[81]这段话揭示了现代主义建筑师隐藏连接处甚至隐藏必要结构构件的一面。由此引出的结论是,是否暴露并表达连接处并不能作为判断建筑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标准。至于隐藏的目的,琼斯也有精彩的论述,如果不对结构和构造加以必要的隐藏,“那只会让你回到地面的现实”[82]

(6)结构形态的影响因素

建筑形式要忠于材料和建造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信条之一。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看,作为建造主体的结构确实摒弃了历史形式的影响,结构形态和结构材料以及建造过程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若对现代主义建筑生成过程加以分析会发现,所谓形式忠于材料和建造,只是在设计工作完成,从建造开始之后才可能起效。

对于建筑,建造的实质并不在于生成形式而在于实现形式。形式总是在建造之前就业已存在于建筑师构思及图纸之上了。和结构工程师根据力和形态的关系确定形态不同,影响现代主义建筑整体结构形态的是功能、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筑属性等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对建筑形式有明确限定,只有经过建筑师对它们的理解和回应才能转化为具体形式,因此最终的建筑形式必然带有建筑师的个人偏好。

在总体布局确定后,如果设定结构形态可见,建筑师通常不会以每立方米最低耗材的客观标准选择结构材料和相应形式。建筑师选择结构材料的标准在于材料是否能赋予建筑以表现性品质,由此选择的材料往往并不能带来建造上的便利,而是使得建造过程更加复杂。

在总体布局和结构材料都选定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仍然不会仅仅以建成作为确定结构具体形态的标准,他们通常有三种方式进一步具体结构构件的形态。第一,强调结构构件的交接关系以及构件自身的形态变化,表达其中荷载的传递和建造过程。第二,通过在结构形态中加入和纯粹物质层面建造无关的因素,赋予建筑以文化喻义。第三,通过结构形态实现空间意图,影响人以预设的方式在实体限定出的空间中活动。这种方式和前两种有本质差别,它使建筑表达的重点实现了从实体到空间的图底转换。

因此,如果将建筑师的构思过程考虑在内,会发现大量的现代主义建筑证明:不是建造决定形式,而是(建筑师设想的)具有表现力的形式决定建造。材料和建造决定形式的观点掩盖了建筑师的真正意图,甚至可能成为建筑师形式主导行为的具有理性面貌的托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