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森佩尔三个文本形式原则比较研究结果

森佩尔三个文本形式原则比较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该属性的表达上,森佩尔文本从最初的主动表达,发展为对此问题并无明确强调,直到最终基本否定了建筑外观和材料第一属性的对应关系。尽管森佩尔文本的结构形态原则存在对材料第一属性表达的差异,但它们始终强调材料力学属性和结构相符的立场,因此在材料第一属性观念上,森佩尔文本始终在19世纪范畴之内。

森佩尔三个文本形式原则比较研究结果

《彩饰初论》明确了材料第一属性对建筑形态的限定,并将材料第一属性作为表达对象。至于材料的第二属性,虽然对透明有所提及,却完全出于对彩饰观的论证目的。

《四要素》仍然认同材料第一属性对建筑形态的限定,但并没有明确将其作为表达对象。同样,本书对透明的讨论仍然出于对彩饰观的论证。《四要素》建立的材料和建筑要素的对应关系中,尽管有限定材料和建筑面性要素的关系,却仍然重在论述材料的力学属性,并没有涉及材料的表面属性。

《风格论》仍然强调材料第一属性对结构形态的限定,但无论结构形态原则还是非结构形态原则都带有不以材料第一属性为表达对象的总体倾向。至于材料的第二属性,在《风格论》中主要体现为两点。首先,对透明属性的论述不再仅仅出于对彩饰观的论证,而是赋予透明覆层材料以更高的美学地位和崇高的建筑学意义。另外,还体现为对改变表面属性的石材加工方式的讨论。相对于前者将表面属性作为表达对象或表现性品质载体,后者却和材料的力学属性有直接的关联——表面属性优劣的衡量标准之一正在于是否能够使材料看起来更加有力,即是否能更好地表达材料的第一属性。(www.xing528.com)

显然,对于材料的第一属性,从确定其对建筑形式的限定作用上,森佩尔文本始终和其同时代背景总体倾向相符。对该属性的表达上,森佩尔文本从最初的主动表达,发展为对此问题并无明确强调,直到最终基本否定了建筑外观和材料第一属性的对应关系。尽管自从19世纪对材料第一属性的表达上升为主动意识后,现代主义时期仍然普遍存在着材料第一属性和建筑外观并不直接关联的情况,但是,森佩尔对于对应关系的否定和普遍的不关联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外观即使不表达材料第一属性,自身也没有任何意义倾向;而森佩尔所论及的建筑外观不仅可能和材料第一属性无关,还通常是带有特定象征意义的传统形式。因此,对于材料第一属性的主动表达,森佩尔文本的变化和时代发展趋势相悖。从另一角度看,相对于是否主动表达材料,是否限定材料力学属性对建筑形态的普遍意义影响,是19世纪和古典时期相反、同时又和现代主义时期建筑思想相同的根本标准。尽管森佩尔文本的结构形态原则存在对材料第一属性表达的差异,但它们始终强调材料力学属性和结构相符的立场,因此在材料第一属性观念上,森佩尔文本始终在19世纪范畴之内。

至于材料的第二属性,尽管前两个文本中就有所提及,但直至《风格论》才在对透明属性的论述中实现将其确定为表达对象,这使得森佩尔建筑理论呈现出和同时期建筑界相异的特征,并取得和此后建筑学发展的关联。此外,《风格论》中建立的通过第二属性表达第一属性的关系,既具有19世纪以第一属性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特征,又和现代主义时期开始挖掘材料第二属性的表现力有相似之处;既和19世纪以形态表达第一属性的方式相区别,又不同于现代主义时期后将材料第二属性作为直接表达对象。若以材料观念的总体发展脉络为参照,则森佩尔建立的关系恰好处于19世纪向现代主义时期甚至近年转变之间。如果说上升到材料观念,揭示出原本断裂的19世纪和古典时期建筑形式原则中的内在延续性,那么,森佩尔文本的材料观念则揭示出,在具有相对关系的19世纪和近年的建筑活动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过渡状态。同样,从另一角度看,森佩尔对材料表面属性的限定,部分和满足视觉稳固有关,部分则出于对材料力学属性的表达,即使直接以材料表面属性作为表达对象的讨论,也强调材料表面属性的非物质性。视觉稳固和对材料力学属性的关注都是19世纪的特征,而现代主义时期后对材料表面属性的表达又越来越呈物质化的趋势。因此,在材料第二属性观念上,森佩尔文本同样始终在19世纪范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