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英勇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中华民族英勇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促使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讲,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却是中华民族14年的全民族的英勇顽强的抗战。因此,正是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并使日本的国力受到最大的打击。如上所述,中国抗战毫无疑问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力量。[4]中国的抗战“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

中华民族英勇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说,促使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讲,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却是中华民族14年的全民族的英勇顽强的抗战。只要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本着科学、公正的态度,任何人都是无法否认这一点的。

在德、意、日3个法西斯国家中,日本最早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即对中国发动了局部侵略。自此,中国人民和部分国民党爱国将士就纷纷起来进行抵抗,揭开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国的局部抗战是在极其艰难曲折的环境中进行的,英、美等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日本侵华采取“中立”、“不干涉”等政策,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对外侵略的气焰,而国民党政府又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大大削弱了中国的抗日力量。尽管如此,中国的爱国军民仍作出了极大的努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32年的淞沪抗战、1933年的长城抗战及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等等都博得了国内外的一片赞誉。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1937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一直以全力进攻中国,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唯一国家。从七七事变到1937年底,日本进攻中国关内的兵力是16个师团;到1938年夏,又增加了10个师团;到1938年底,日本用于中国战场的陆军兵力共有31个师团、24个独立混成旅,另外还有3个独立守备队,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70%以上。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日军前进了1200多公里,费时1年零4个月,伤亡44.7万余人,损失飞机785架、飞行人员1064人、舰船百余艘,耗资100多亿日元。由于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被破灭,之后日本几乎再也无力实施对华的战略进攻。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至少牵制了100万以上的日军。到1943年美、英军队在太平洋战场开始反攻之时,日本64%的陆军、45%的空军仍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日本投降。1944年日本发动的“1号作战”即豫湘战役虽然使中国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但也只是它困兽犹斗、走向灭亡前的回光返照之举。因此,正是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并使日本的国力受到最大的打击。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中国战场开辟得最早,且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在导致日本投降上具有决定性作用。

日本对外扩张的目的,不仅是要灭亡中国,更是要征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这在1927年的《田中奏折》中已有全面的反映。发动侵略战争之始,日本即倚仗所谓一等经济军事强国的实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企图以迅猛的进攻迫使中国屈服。在遇到强大的抗击而致“速战速决”不能奏效后,其又使用政治诱降的手段以求尽早结束侵华战争,从而集中力量进攻英、美。但是,日本的这一切努力都归于破产。在此情况下,为称霸世界的战略决策所驱使,日本不得不在侵华战争难以为继的同时,冒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因此,中国战场对于制约日本的战略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抑制了日军北进,又迟滞了日军南进,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政府和人民,也使日本自始至终未能与德、意联成战斗实体。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战场,没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如果德、意、日联成一个战斗实体,那么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这一点罗斯福早已有明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1]因此,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来讲,中国抗战几乎承担了抗击3个法西斯国家中第二强国日本侵略的全部任务,改变了日本的战略决策,并影响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作用是巨大的。

中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历时14年之久,战火燃烧到大半个中国,战争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线和130余平方公里的敌后地区进行着。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经过8年抗战,共毙、伤、俘日军138.7万多人(如把东北抗日联军毙伤日军约17.2万人计算在内,则为155.9万人),歼灭伪军100多万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苏、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毙、伤、俘日军的总和。[2]毫无疑问,这些数字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换来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民众伤亡1874万余人,共计2254万余人,中国财产损失在1000亿美元以上。[3]中国人员、财产损失如此之巨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在整个世界战争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有人认为如此之巨大的牺牲仍无助于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抗击日本侵略和导致日本投降上的决定作用,那么我们只能说他们是无视历史事实、歪曲历史事实了。

如上所述,中国抗战毫无疑问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力量。许多公正的学者已经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地败给了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4]中国的抗战“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5]

注释:(www.xing528.com)

[1][美]巴巴拉·W.塔奇曼:《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第335页,重庆出版社,1994。

[2]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附表,海潮出版社,1988。

[3]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附表,海潮出版社,1988。

[4][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3卷,第280页,商务印书馆,1985。

[5][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前言,第2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