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视抗日战争:日本二战史观的变迁与抗拒

正视抗日战争:日本二战史观的变迁与抗拒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日本右翼鼓吹摆脱“自虐史观”和各种遗族团体追念活动的影响,在民族主义风潮之下,日本民众对二战历史的记忆日渐风化,对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评价日趋保守。对日本而言,很难对明治维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做出清晰的认识,因为它是辉煌与罪恶并存的历史。在这场论争中,普通日本国民仍是那作为旁观者的“沉默的大多数”。直至今天,日本仍旧未在任何书面文件中正式向中国道歉。

正视抗日战争:日本二战史观的变迁与抗拒

战后初期,面对战争的惨败和战后的困苦,日本国民更多关注自己的“受害”和“被骗”,日本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批评这是日本国民不愿正视自己战争责任的“麻醉剂”。尽管战后也有不少国民包括二战老兵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国际格局解体、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和民粹主义抬头,日本国民对战争加害者责任的认识程度却越来越暧昧和倒退。对“核爆”年复一年的纪念以及陈列在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原子弹轰炸写真馆中的历史实物和图片展示的是日本的战争受害者形象。2014年,村上春树在《每日新闻》的专访中就指出:不少日本民众把自己视为受害者,而无视自己侵略者的身份,这一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2015年1月3日,《朝日新闻》发表的社论指出:随着日本亲身经历二战的人越来越少,日本社会整体对战争历史日益淡忘,而“历史修正主义的迹象愈发显著”。的确,时过境迁。特别是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已经不了解二战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伤害,他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涉及二战的历史。受日本右翼鼓吹摆脱“自虐史观”和各种遗族团体追念活动的影响,在民族主义风潮之下,日本民众对二战历史的记忆日渐风化,对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评价日趋保守。“侵华战争”表述为“日中战争”,“无条件投降”说成“终战”……这些暧昧用词在日本的普遍化更是模糊着国民对战争性质的判断。

2006年5月,《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70%受访者不知道东京审判的内容;在20—30岁年龄层中,只有1/10的人回答知道东京审判内容,更有17%受访者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回事。2013年底,《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33%的20—29岁的年轻人认为日本发动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与其他年龄段相比为最高。2015年4月,《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只有33%的日本人知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而在回答知道的人中有32%的日本人认为东京审判“不正当”;对于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的性质,46%的受访日本人认为既是“侵略战争”,也是“自卫战争”,认识到是“侵略战争”的仅有3成。

伴随着这样的史观,日本国民还涌现着一种抗拒的冲动。当邻国因国民感情要求日本反省与谢罪时,日本国内却叫嚣“日本已经正式谢过罪了”、“到底要日本谢罪到什么时候”、“反对对日谢罪外交”。[1]日本相当一部分国民已经厌烦邻国反复要求道歉的行为,很少意识到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一错再错。[2]问题还在于,日本国内右翼迎合部分民众的民族主义,借题发挥发表“妄言”,推动日本国民历史认识上的保守化。在总体保守化的当下,日本国内进步的声音已然微弱。

对日本而言,很难对明治维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做出清晰的认识,因为它是辉煌与罪恶并存的历史。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围绕二战和战争责任的认识,日本舆论正在分裂:一是以《朝日新闻》为代表,抨击安倍的右倾姿态,呼吁日本社会正视历史,承认战争责任;二是以《产经新闻》为代表,通过登载“历史战”系列文章大放厥词,否定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等,进而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三是以《读卖新闻》为代表,回避关于二战责任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日本今后应如何维持和平与繁荣,成为“正常国家”上。在这场论争中,普通日本国民仍是那作为旁观者的“沉默的大多数”。(www.xing528.com)

注释:

[1][日]冈部达味:《日中关系的过去与将来》,岩波书店,2006。

[2]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在访日期间回答提问时严肃地指出:“我想提醒一点,在日本所有正式文件里面,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道歉。1995年,当时的村山首相曾笼统地向亚洲人民表示过歉意。因此,不能说中国没完没了地要求日本道歉。”2001年10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访华参观京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说:“我对遭受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感到由衷的歉意和哀悼。”但是,因为小泉任内曾6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次对“中国人民”的口头道歉在当时及以后都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直至今天,日本仍旧未在任何书面文件中正式向中国道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