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七事变:正视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正视抗日战争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国家的学者在其历史著作中认为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进行违背历史事实的错误解释和论述。

七七事变:正视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我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按理说,七七事变经过了近80年,世人对这场战争的起因、性质等问题应该早已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国家的学者在其历史著作中认为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进行违背历史事实的错误解释和论述。因此,今天仍然有必要把这一重要问题阐述清楚,以正视听。

在展开论证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刘天纯对一些日本和美国学者的有关论点的概括介绍。[1]

第一种说法,认为卢沟桥之战是由中国军队首先射击而引起的。

例如,服部卓四郎在其所著《大东亚战争全史》中写道:“昭和十二年(1937年)七月七日夜间,正在北京郊区卢沟桥北面演习的日本军队的一支小部队,受到当地中国军队的非法射击后起而应战……对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件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的事件。当时,日本因正在致力于建设满洲,加强对苏战备,贯彻执行重要产业的扩充计划等,无暇他顾,在用兵上也完全没有进行日华全面战争的计划和准备,对日本来说,不扩大事件的方针,是严肃而诚意的。”[2]这就是说,是中国军队先挑起卢沟桥之战的,日本根本没有全面侵华的打算。

又如,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藤原彰著《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日军在夜间进行演习中,有一个中队说是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射击,从北京前往应援的(日军)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校)向警备宛平县城附近的中国第二十九军部队发动了进攻,这就是所谓卢沟桥事件的开端。”[3]

日本进步学者井上清先生也曾经沿用过这种说法:“1937年7月7日夜,一中队日军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据中队长报告,听到来自中国军队方向的十几响枪声……随后三点半左右,又听到来自中国军队的三声枪响。”[4]

一些美国学者也持类似看法。

例如,约翰·托兰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一书中说:“那天(按指7月7日),驻扎在这个成为历史里程碑的地方附近的日军一个连,在离中国驻军约1英里处进行夜间演习。正当结束演习的军号吹响时,从中国防线方面射来了枪弹。日军开枪还击,但不到几分钟,这场小冲突便结束了。日方的人员损失是一人失踪。连长把情况报告营长,营长则用电话报告在北京附近的团部。接着向卢沟桥派出第二连,有一名参谋军官同行,开始同中国人安排停火。正当双方刚刚一致同意这种事件是不幸的误会时,又第二次发生向两连日军开枪。第一次的开枪可能是无意的,第二次开枪却值得怀疑,特别是在该地区日中两国军队相处很好的情况下。”约翰·托兰认为卢沟桥事件与当年的九一八事变毫无相似之处。他说:“1931年关东军故意在沈阳挑起事件,1937年华北驻屯军既没有在卢沟桥寻衅,也没有组织对抗,而且军部尽力阻止在华北采取行动。”[5]按照约翰·托兰的观点,日本根本没有在华北扩大侵略之意图,所以在卢沟桥事件上没有挑衅的动机。

第二种说法,认为首先开枪的既不是日本军队,也不是中国政府的军队,而可能是中国共产党人。

例如,美国学者戴维·贝尔加米尼著的《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中写道:“表面上看,战争是由于一个日本士兵离队片刻到矮树丛解手而引起的。当他离队后,他的伙伴们听见了枪声……他们的指挥官说‘我听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枪声’,于是便开始点名。由于发现那个外出解手的士兵不在,指挥官便来到位于桥一端的中国要塞,要求打开要塞大门,让日本兵进去寻找丢失的伙伴。中国军队指挥官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指挥官遂向要塞开枪。点名时缺席的士兵早已归队,然而战争却就此开始。”[6]

约翰·托兰也提出了开枪之事可能是共产党人干的这种怀疑:“是不是……共产党希望蒋介石与日本打一场也许导致在中国实现共产的全面战争?”[7]

第三种说法,认为枪声不知来自何人何方

例如,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的《太平洋战争史》中写道:“1937年7月7日夜晚,驻在北京西南郊丰台的日本军,在靠近卢沟桥中国兵营的龙王庙一带举行了挑衅性的夜间演习……当演习刚要结束的时候,参加演习的日军部队硬说从他们头上飞过一发步枪子弹,听到枪声后,队长立即检点人数,发现一名士兵失踪。这就是日本军要求开进宛平县城的理由。”[8]

信夫清三郎著的《日本外交史》也有类似说法:“7月7日夜间,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紧邻宛平县城的卢沟桥附近演习,其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了数发实弹,一名士兵失踪。那个士兵不久就归队了,可是日军却以这个突发事件为借口,开始对中国军队发起进攻。”[9](www.xing528.com)

不难看出,上述的一些说法矛盾重重。第一,枪声的来处不一:一曰中国政府军队;二曰中国共产党人;三曰不知来自何方。第二,开枪的数量和次数不同:“一发子弹”、“数发实弹”、“十几响枪声”、无数量的“非法射击”,还有分为“第一次射击”和“第二次射击”的。第三,关于日兵失踪与枪声的时间顺序,有的说是士兵“离队后,他的伙伴们听见了枪声”;有的则说是先“从中国防线方面射来了枪弹”,而后才有士兵失踪之事。

日、美学者对卢沟桥枪声来源的说法尽管如此混乱,但是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大都认定是中国军队所为。其主要根据则都是日本军方当事人、中队长清水节郎的有关报告。

本来,日军大举深入中国腹地,这本身就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侵略行为,因而根本不存在什么“谁放第一枪”的问题。某些日、美学者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但是,问题既已提出,至今谬种流传,我们就不能不予以辩驳。

刘天纯根据确凿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中日双方当事人的有关报告以及对卢沟桥战地的实际考察材料,重新对这一问题的历史真相进行澄清,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

注释:

[1]刘天纯:《日本的侵华政策和卢沟桥保卫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4期。

[2][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卷,第14—15页,商务印书馆,1984。

[3][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第3卷,第58页,商务印书馆,1983。

[4][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3卷,第263页,商务印书馆,1985。

[5][美]约翰·托兰:《日本帝国的衰亡》,上卷,第53—56页,新华出版社,1982。

[6][美]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上卷,第48页,商务印书馆,1984。

[7][美]约翰·托兰:《日本帝国的衰亡》,上卷,第53—56页,新华出版社,1982。

[8]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2卷,第99页,商务印书馆,1961。

[9][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2卷,第618页,商务印书馆,19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