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中国雕塑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中国雕塑故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因山为陵,气魄极为宏伟。为了纪念它们,同时也为了宣示自己开创唐朝之功,告诫子孙后代创业的艰难,李世民在营建昭陵之时,吩咐将六骏按原貌雕刻,安放在自己的陵墓前,以便与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一样具有纪念意义。这六块珍贵的骏马石雕历经沧桑。由于年代久远,石雕略有破损,但最大的破坏则发生在近代,外国一些不法古董商人打上昭陵六骏的主意。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中国雕塑故事

唐代的皇帝陵寝,多数位于陕西关中一带,陵前无不陈设石雕,形体巨大,庄严宏伟,气势浩大,使陵区成为绵延三百里的石雕博物馆。其中,又以唐太宗昭陵的石雕六骏最为闻名。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因山为陵,气魄极为宏伟。李世民在为国家统一而进行的长年征战中,骑过六匹战马,分别是特勒骠、飒露紫、拳毛、白蹄乌、青骓、什伐赤。为了纪念它们,同时也为了宣示自己开创唐朝之功,告诫子孙后代创业的艰难,李世民在营建昭陵之时,吩咐将六骏按原貌雕刻,安放在自己的陵墓前,以便与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一样具有纪念意义。太宗还亲自撰写了《六马图赞》,描述它们的风姿,并让书法家欧阳询把图赞书写在昭陵。不过,当时的图赞可能是直接用墨笔写在石头上的,所以今天已经荡然无存,只在《全唐文》卷十留下文字记载。

这六匹石雕骏马刻在高250厘米、横宽300厘米的石板上。2002年考古学家在昭陵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它们的石雕座,以及建筑的石杵座,说明它们原来是放置在长廊式建筑之中,各占一间,呈阶梯状分布。它们的体积比真马稍小,或直立,或飞驰,或散步,透出飒爽英姿和剽悍雄风。六骏原有不同的毛色,但作为石雕作品,只能充分应用雕刻技巧来表现。学者指出,它们属于高浮雕,并纯熟地使用了现代浮雕的“起位”技巧,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把握住了浮雕创作的特征。那严整、富于概括力的刀法,刻画出了真实健美的骏马形象,既写实,又写意,显示了古代雕塑家的非凡造诣。

六骏当中的每一匹骏马都有一段非凡的战斗经历。飒露紫前面牵它的人物,是太宗手下大将邱行恭。《唐书·邱行恭传》记载,在太宗征战割据势力王世充的时候,有一次他骑着飒露紫带几十个骑兵去窥探对方虚实,侍从人马都失散了,只有邱行恭跟随。这时候王世充带兵紧紧追来,张弓发箭,射在飒露紫身上,万分危急。邱行恭回身射箭,把敌人逼退,然后跳下马来,把自己的坐骑让给太宗乘坐,然后为飒露紫拔箭,持刀徒步杀敌,连斩数人,终于突出重围,安全归来。为了纪念这次血战,太宗特意下令把邱行恭和飒露紫刻在一起,并为飒露紫写赞道:“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石刻的飒露紫高176厘米,剪鬃缚尾:鬃毛剪成三绺,尾巴缚了起来;鞍座、马镫、障泥、流苏无不齐备,是战斗中的形象。它全身体格表现严谨,富于力度。披着甲胄的邱行恭,腰佩大刀和箭囊,容貌威武,在给飒露紫拔箭。人和马都表现得逼真细致,飒露紫绷紧了肌肉,忍受着拔箭的剧痛而巍然屹立,壮健的身躯没有一丝萎颓的迹象。(图177)

图177(www.xing528.com)

六骏中的青骓石雕高172厘米,表现的是它驰骋疆场的情景:昂首飞奔,四足腾空,几乎成为一条直线;那青鬃毛飘扬起来,马尾翘起来,疾如闪电。它的身上被射中五箭,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图178)

其他四匹骏马,如飞驰的白蹄乌,身上多处中箭而仍在奋力驰骋的的什伐赤与拳毛,虽立似驰、双足举起的特勒骠,也无不是大无畏的气概,一派盛唐风骨。

这六块珍贵的骏马石雕历经沧桑。由于年代久远,石雕略有破损,但最大的破坏则发生在近代,外国一些不法古董商人打上昭陵六骏的主意。1914年,利欲熏心的中国文物贩子把飒露紫和拳毛击打成碎片,先运到北京,然后又盗运到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当他们企图盗运余下的已被他们打碎的四件石雕时,愤怒的群众得知此事,马上堵截,这才使它们得以留存在故土,但已伤痕累累。

图1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