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宣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承前启后共谱历史风云

武宣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承前启后共谱历史风云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宣历史悠久,两万年前已有人类在黔江两岸居住活动,繁衍生息。历史上,武宣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45年1月25日,中共东乡党支部组织100多人的东乡义勇队在武宣与桂平交界的黔江红石滩伏击了入侵的日军船队,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击毙日军联队长向井立夫等官兵150多人,成为以少胜多歼敌寇的战史典范。

武宣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承前启后共谱历史风云

武宣历史悠久,两万年前已有人类黔江两岸居住活动,繁衍生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同时设中溜县,县治在今武宣县三里镇勒马村,属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称中留县,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中留县改称武仙县,县治在今三里旧县村。明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县治移至今武宣镇。1952年,与象县合并称石龙县,属宜山专区,后属柳州专区。1962年,恢复武宣县后属柳州地区,2002年属来宾市。

历史上,武宣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这块红土地上,优秀的武宣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坚持不懈地斗争。

从洪武年开始到天启年200多年间,以瑶族人民为主的明代大藤峡起义此起彼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余次。1386年至1526年,以罗渌山农民蓝受贰、侯大苟、胡扶纪等为首的起义军控制大藤峡一带,还越省作战,打到广东、湖南、江西等省的一些州县,震动了明朝统治者。大藤峡起义是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起义,也是明朝中后期全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19世纪20年代,武宣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壮、汉等民族人民日益觉醒。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席卷了黔江两岸农村,沉重地打击了桂系军阀反动统治,成为广西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6年,翁尧年等10多名东乡农协会骨干成立了武宣县第一个党支部,开启了武宣县党组织的先声,是桂中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在党的领导下,通挽、桐岭、三里、城厢、禄新等地农协会应运而生。党支部成员在各自的位置上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建立农民武装、打击土豪劣绅的运动。一系列有影响的斗争加强了党的领导,武宣成为桂中农民运动的中心。

武宣的革命斗争得到了中共广西早期组织的指导。中共广西地委书记邓拔奇到东乡组建了中共武宣第一个县委,是当时广西建立的5个县委之一。(www.xing528.com)

此后,农协会骨干领导了废墟捐、夺众秤的勇举。桂中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广西播下了深深的革命火种。它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入了以梧州为中心的广西党组织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潮,成为梧州、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苍梧、桂平、平南、武宣等县市成立的20多个党支部之一。农协会、农军领导农民进行的减息减租等革命斗争既是武宣农民革命意识的觉醒,也是整个桂中革命的先声,为党组织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积累了红色经验和教训。

1945年1月25日,中共东乡党支部组织100多人的东乡义勇队在武宣与桂平交界的黔江红石滩伏击了入侵的日军船队,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击毙日军联队长向井立夫等官兵150多人,成为以少胜多歼敌寇的战史典范。

1947年至1949年,党组织领导革命群众在达开乡车田村举行中秋起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达开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先后解放了贵县(现贵港市)、武宣等17个乡,两支队伍发展壮大后改编为桂中支队和粤桂边纵队新二十四团,领导了武宣革命斗争,建立了各乡村游击区域,直至获得武宣的解放。

武宣县的革命斗争开展实践早,斗争时间长,斗争区域范围广。武宣县10个乡镇全部为革命老区乡镇。其中东乡镇、通挽镇、桐岭镇等划为土地革命根据地;武宣镇、三里镇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禄新镇、思灵镇、二塘镇、黄茆镇、金鸡乡等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2013年,武宣被列为中国革命老区县。

在多次反封建反剥削反帝国主义运动中,包括中国历史上起义时间最久的瑶族人民大藤峡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红石滩伏击战、追求人民解放的中秋起义等光辉革命史。武宣这块红色土地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斗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历史证明,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书写这样伟大的鸿篇巨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