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先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向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调控。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活动进行调控。目前较为成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授课等。所以说,项目教学中的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社会小团体。然后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项目教学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分析,不断完善项目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

(一)实施策略

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实施项目教学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角色的转换。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一个全新的角色,图3-1描述了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图3-1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这里学生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要像学生一样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先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向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教师采取的应是一种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调控。项目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要独立或在合作下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但有些学生的能力有限、经验缺乏、意志力薄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会出现敷衍了事甚至放弃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易动摇或难建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的活动,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某些不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干预。需要关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参加活动?他们是否对这些不感兴趣?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活动进行调控。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调整学习项目,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感受,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持续与升华,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实施方案

1.组织形式(www.xing528.com)

所谓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各要素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起来开展活动的结构形式。它是关于教学活动怎样组织达到教学效果佳的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授课等。分组教学强调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它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项目教学作为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形式,非常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中的小组是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信赖且彼此通过面对面或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具有协调小组成员行为的价值与规范,小组个体根据所完成的项目任务扮演特定的角色。因此,在项目教学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而虚拟环境下的交流实际上是非常普遍的。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完成某个项目,而这种特定的目标会使成员被“捆绑”在小组这个社会团体内,形成其特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组员在小组这个社会单元中拥有各自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分工。所以说,项目教学中的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社会小团体。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将学生分组,帮助学生熟悉团队活动的环境。分组时要按照学生能力进行分组,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知识背景等。也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成员兴趣相近;二是成员特长互补。一般来说,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以3~6人为最佳,这样可以促进并保证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助。在进行项目教学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更新的教育,向学生介绍项目教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特别是自主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尽快熟悉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项目负责人及制定小组活动的事宜等。然后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项目教学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分析,不断完善项目教学。

2.实施步骤

整个项目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如图3-2所示。

图3-2 教学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