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佛寺的兴建与发展

武汉佛寺的兴建与发展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朝承袭南朝皇家竞造功德寺之风,广造佛寺,其“帝基”之地湖北因此成为建造佛寺的首选或重点之域。据有关志书计算,唐代建寺中湖北诸州佛寺累计244 所,其州县佛寺平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数。这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交通和佛寺传播路线密切相关。现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除莲溪寺、宝通寺外,隋唐时期武汉地区的寺庙见“隋唐时期武汉市区寺庙略表”。

武汉佛寺的兴建与发展

隋文帝信奉佛教,宣称“我兴由佛法”,将立国与礼佛联系起来,即立国依赖佛教,礼佛福佑皇祚。这种以佛教兴国的政策,使佛教成为统一国家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隋朝承袭南朝皇家竞造功德寺之风,广造佛寺,其“帝基”之地湖北因此成为建造佛寺的首选或重点之域。

唐朝大致遵循隋代按政区立寺的原则,州县置寺,全国形成基本数额的“定数”。唐代鼎盛时期,全国有州(府)328 个,县1573 个,共建有佛寺4000 余所,平均每州16 寺,每县3 ~4 寺。据有关志书计算,唐代建寺中湖北诸州佛寺累计244 所,其州县佛寺平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数。具体到武汉及其周边地区,佛寺分布也比较密集。鄂州有43 所,仅次于江陵府,黄州有17 所,居全省第5 位。这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交通和佛寺传播路线密切相关。

隋唐时期,武汉地区与佛教有关的文化遗迹主要有白云洞造像和莲溪寺。

白云洞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八分山东南麓,是武汉地区仅见的石窟寺。此窟是天然石灰岩溶洞,洞长约60 米,高约6 米,分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和后洞五个部分。据旧志记载,白云洞石窟在唐初即已形成一定规模,并被作为祀神祈雨的场所。整个白云洞中布满了明清时期江汉名人的刻辞,有一定的文物及欣赏价值。现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溪寺位于武昌区古绿瓦窑盘龙山,即今傅家坡涂家岭,现为尼众丛林。

洪山有东山寺,南朝刘宋时建立,唐贞观时易名弥陀寺。南宋时因避战乱,将随州幽寂禅院迁入,后改名为宝通寺,寺中有唐天宝年间所铸铁佛,高达四米。(www.xing528.com)

除莲溪寺、宝通寺外,隋唐时期武汉地区的寺庙见“隋唐时期武汉市区寺庙略表”。

隋唐时期武汉市区寺庙略表

续表

资料来源:《武汉市志·社会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