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橡胶为核心多种经营带来丰硕成果

橡胶为核心多种经营带来丰硕成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番茅村的农业生产再次经历新的变动,从集体化时期以水田农业为核心的生计格局,转变为热带农业占据优势地位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橡胶为核心多种经营带来丰硕成果

1980年7月,国务院印发《海南问题座谈纪要》,将海南农业发展提到重要位置。《海南问题座谈纪要》提出,海南农业的发展除基本农田外,凡适宜种植橡胶的土地,应优先安排橡胶;不适宜植胶的土地,适当安排种植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还提出“甘蔗、香茅起家,胡椒发家,橡胶当家,造林保家”的发展策略。

1983年,中央发布《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再一次肯定海南的发展方向。文件指出,在保证粮食总产、单产稳定增长,不增加粮食调进的前提下,鼓励国营农场、农村社队和个人积极发展橡胶、咖啡、可可、展果、油棕、椰子、香料、水果、反季节瓜菜、南药等经济作物。

为贯彻中央发展海南的文件精神,1984年,海南行政区政府采取各种政策,鼓励农民搞开发性农业,多次强调“梳理疏通发展商品生产”的思路,使全岛的农业生产更进一步地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海南中部山区进入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986年,国务院批准在原通什镇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成立通什市。1991年,通什市根据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和海南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土地承包方案及承包期限,这是番茅村农民土地承包的重要参照。方案要求:

对于水旱田,原未办理承包手续的要重新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期从1991年算起。对于坡地,各乡镇工作队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根据种植作物的性质确定承包期限,短期作物(如甘蔗、番薯等)承包期限可定5—10年;长期作物(如橡胶、胡椒、槟榔等)承包期限30—40年;林木可定10—15年;鱼塘可定3—5年。同时留出一定数量土地作为机动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作为今后调配备用地。[3]

相较于此承包方案,番茅村的土地承包启动得要更早一些。笔者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番茅村第一轮土地承包始于1980年,当时主要是指水田承包。分田到户后,水田的人均占有面积约为1亩。旱田和坡地没有纳入承包,仍沿用传统上“谁种谁收”的方式。1997年,全村实施第二轮土地调整,被番茅农民称为“回轮”。此次全面丈量全村的坡园地、未开垦的荒地、荒山,并确定水旱田、坡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承包时间至2027年止。

据统计,1997年新一轮土地调整至今,番茅村旱田面积约为30亩,水田的入均面积约为0.8亩,集体林地总面积2440.2亩。全村林地共确权发证321户,林地承包总面积2359.08亩,其中商品林面积1544.08亩,公益林面积815亩。在番茅村村民看来,分田到户后,水田的人均占有面积较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村中人口的增加,“加入不加地,少人不少地”,靠水稻种植获得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的支出。因此,在新时期国家对海南农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按照全岛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农业发展战略,番茅村依靠现有土地条件,一方面根据山林地特点,垦荒造林,积极推广以橡胶为核心的热带作物种植。另一方面则利用当地冬季气候资源优势,开发以冬季蔬菜为代表的热带绿色产业。

在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时期,番茅村便开始引入橡胶种植,村民初步掌握了相应技术。到90年代中叶,随着政府对橡胶种植的大力扶持,并经常向农民传授橡胶种植、养护知识,全村的橡胶种植已逐步形成规模,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胶率。2006年,番茅村95户有橡胶林,共定产橡胶503.9亩,22060株。橡胶开割面积92亩,干胶产量每年4637公斤。由于橡胶已成为海南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橡胶的收购也渐成规模。冲山镇设有多处橡胶回收点,并经常有人上门回收橡胶,为村民省去很多麻烦。在笔者调查期间,正是割胶季节,2011年7月1日当日胶水的价格为每公斤31元。按村民的说法,两公婆和几个小孩可以在一个早上割500多棵橡胶,按这一价格计算,一个家庭的橡胶收入能有上千块。因此,橡胶已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www.xing528.com)

另外,番茅村地处市郊的位置优势,加上海南特有的冬季气候资源,为冬季蔬菜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番茅村的反季蔬菜不仅供应当地城市居民,而且运往全国各地,作为冬季蔬菜市场的重要补充。

同时从全市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情况也可看出,稻作生产的优势地位并不突出,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力度逐渐加大,这也成为番茅村农业生产格局变动的外部推动力量之一。据五指山市2001—2004年的数据统计,全市粮食生产增幅不明显,其中2001年和2004年分别减少7.3%和1.8%,而瓜菜产量、热作物种植面积有显著增加,尤其是橡胶的干胶产量增长迅速(见图4.1)。

图4.1 橡胶干胶产量增幅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五指山市统计年鉴(2002—2005年)》绘制。

因此,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番茅村的农业生产再次经历新的变动,从集体化时期以水田农业为核心的生计格局,转变为热带农业占据优势地位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尤其是21世纪初期,开始逐步形成以橡胶种植为热作产业的核心、辅以冬季蔬菜种植的农业生态格局。

此外,番茅村黎族社会历史较为久远,自古以来黎族先民除稻作生产外,还擅长采集、渔猎、织锦等多种生计方式。时至今日,除上山打猎不符合政府规定外,采集、织锦、捕鱼的生计方式仍延续下来,虽不再是黎民的核心生计来源,但也在村民生活中占据一定地位。如,番茅村背靠山林,黎民经常入山采摘野菜、野果和药材。人们将当地所产的树仔菜、四棱豆、鹿舌菜、雷公根等称为“五指山野菜”,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已有一定知名度,受到城里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因此一些村民常上山挖野菜,除自家食用外,还会拿去市场出售,赚些额外收入。另外,黎族织锦也逐渐成为番茅村的特色产业。接下来本书将会介绍到,在村中两个织锦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黎族妇女加入到织锦队伍,织锦现在也成为村民家庭收入的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