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00辑:纵横文史,引发社会反响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00辑:纵横文史,引发社会反响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选辑》的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由于《选辑》的影响不断扩大,内部发行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政协领导的指导下,文史办公室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共同努力下,1981 年4 月《选辑》第14 辑开始取消了内部发行,正式对外公开发行,从此《选辑》开始走向世界。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00辑:纵横文史,引发社会反响

1978 年,随着国家政治的逐步稳定,各项工作也在稳步发展,政协工作也随之走上正轨。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文史办公室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编辑了《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第1 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从第1 辑到13 辑用100 克黄色或蓝色的书皮纸做封面,正文以52 克古板纸、铅字排版印刷,《选辑》内容主要以革命史、军政史为主。

《选辑》的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随着工作的展开,各类史料源源不断地被征集上来,社会上对选辑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文史办公室杨大辛主任和游德昌副主任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对《选辑》的出版形式和内容作了调整。从第14 辑起,《选辑》封面增加了古代战车、古代人物和花纹等图案,封面用100 克胶版纸双色印刷,每辑换一个颜色。随着征集稿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选辑》刊登的文章也逐渐增加了社会、文化、工商经济等各行各业的史料,有的《选辑》增加了照片插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选辑》也通过各种途径流传到10 几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多次转载《选辑》的文章。由于《选辑》的影响不断扩大,内部发行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政协领导的指导下,文史办公室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共同努力下,1981 年4 月《选辑》第14 辑开始取消了内部发行,正式对外公开发行,从此《选辑》开始走向世界。(www.xing528.com)

我是1981 年到文史办公室工作的。当时有个规矩,到文史办公室工作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看《选辑》,了解天津历史和天津文史资料的发展;二是抄稿子,当时由于有许多稿件是“文革”前征集的,都是繁体字,有的稿件内容杂乱,因此需要重新抄写、修改,以便于定稿后送印刷厂排版印刷。这就为我们新来的同志创造学习和熟悉工作的条件。通过看和抄也就能很快地了解工作,掌握业务,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文史办公室有个传统,有许多社会各阶层的老先生帮助做征集和编辑工作,如齐植璐、范广芬、张我真、王秀舜、刘嘉琛、刘续亨、王怀荫、刘炎臣、张继质、徐秀珍、周恩玉、张敦书、陈健、林放、刘一叶等,他们熟悉各自行业的业务和天津历史典故,学识渊博、社会阅历丰富。我在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怎样做人。

《选辑》从1978年到1993 年第57 辑,共出版了57 本。这期间文史办公室自己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出版了多本专集,如内部发行的纪念马千里先生的《马千里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纪念天津解放40周年的《天津历史的转折》,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天津统治与掠夺的种种罪行的《沦陷时期的天津》;与全国政协文史办合编的《化工先导范旭东》,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忆文章《平津战役亲历记》,为纪念义和团运动90 周年和反映八国联军祸乱中华的《京津蒙难记——八国联军侵华纪实》;介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与共产党精诚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同心相知同志相从》;介绍旧租界的《列强在中国的租界》和《天津租界》;介绍旧洋行和买办的《天津的洋行与买办》,介绍天津城市建设的《天津——一个城市的崛起》;《李叔同——弘一法师》和《天津近代人物录》等。这些专集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文史资料出版印刷工作也步入了正常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