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聚焦责任,狠抓三落实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聚焦责任,狠抓三落实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狠抓责任落实,拧紧“责任链”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履好“责任书”。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兜底保障贫困对象,加大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贫困对象的临时救助力度,仅2019年月救助1994人次、金额150.255万元,返还低保、五保户电费164.7万元,落实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1319万元。三是狠抓工作落实,耕细 “责任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聚焦责任,狠抓三落实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拧紧“责任链”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专题会等,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级领导坚持驻镇包村、以上率下,推进“五级书记抓扶贫”落到实处。实行部门主要领导负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明确1名人员具体负责,协调脱贫攻坚工作。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配齐配强扶贫机构力量。加强专职信息员队伍建设,每村配有1名信息员,协助提升数据质量。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全市共派出353个工作队1059人,帮扶干部7400多名。仅2019年,省市县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合)446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3个。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履好“责任书”。通过招投标确定3家运维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选聘420余名贫困户加强日常巡护,规范收益分配,着力提升全市344座光伏电站发电效益,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拨付光伏收益8145.18万元,带动1.9万贫困户脱贫增收。成功打造了梅庙、兴河、油榨桥等一批旅游扶贫村。创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有效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增收。引导商场、超市、酒店等对接农产品基地,举办团购、采摘节等活动,形成“以消费带动内需,以内需促动扶贫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抓好各类招聘、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开发,通过培训,实现贫困人口就业8410人。建设农村综合文化广场、组织送戏下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非遗”展示、送图书、春联下乡和集中采购文化体育设备等途径,极大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兜底保障贫困对象,加大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贫困对象的临时救助力度,仅2019年月救助1994人次、金额150.255万元,返还低保、五保户电费164.7万元,落实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1319万元。三是狠抓工作落实,耕细 “责任田”。推出符合发展的产业24类,选派产业发展指导员63名,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5万人次左右。培育省地级龙头企业90家,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达到77%。抢抓纳入“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机遇,建立一批镇村服务站点、便民服务网店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店超市,从业人员5000多人。到2019年,全市累计完成电子商务交易35.6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惠及贫困对象3万人以上。完善“一户一策”产业实施方案,全市贫困户均有产业对接和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超4000元。联系和组织搬迁户千人以上进厂务工,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2019年建设搬迁房4212套、公用房242间、挡土墙和护坡135处、文体活动场所2.2万平方米、道路7704米。促进安置点群众沐浴现代文明,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夯实数据质量基础。开展岗位练兵、专题培训,采取交叉核查、集体会商、清零会战。全市项目库三年规划计划投资11.5亿元,拟实施项目1676个。其中2019年投入资金2亿余元,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30个,助推18888人脱贫销号、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