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阜沙镇志: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阜沙镇志: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阜沙地区在下三丫河堤上挖了100多个制炭土窑,把全乡的成年树木砍掉,用来制成木炭作炼铁燃料,发动大批群众参加制炭和炼铁。结果造成农业生产倒退,个别地区生产歉收,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影响了人民的基本生活。自此,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公社体制一直延续至1980年10月。

阜沙镇志: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1958年5月,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广东省各地也迅速掀起了“大跃进”,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钢铁生产指标不断增加,并大面积建造“小土群”“小洋群”的炼铁炉。阜沙地区在下三丫河堤上挖了100多个制炭土窑,把全乡的成年树木砍掉,用来制成木炭作炼铁燃料,发动大批群众参加制炭和炼铁。为了解决大炼钢铁原料,号召全乡人民拆铁门、撬铁窗、捐铁锅、旧的铁钊、铁铲等一律收集起来,连农艇的铁链也要收集利用。结果,所制出来的木炭变成“炭灰”,所炼出来的钢铁是质量低劣的炉渣,劳民伤财,造成极大的浪费。出名的水果“大南花稔”(番石榴)树基本砍光。

在“大跃进”开始时,农村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建了一批水利闸,开河、挖渠等工程,对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大跃进”初期的全民积肥运动,用“会艇”(双体绞泥艇)挖河泥,进行禾田入泥积肥,收到了一点效果,但后来又发动农民“舂泥墙”、“挖屋角泥”、“打破粪缸取肥渍”、“沤芭蕉树取水肥”、煲大粪制“肥精”等荒唐行为五花八门,收到反效果,弄得农民怨声载道。

1958年8月,开始人民公社化,成立阜沙人民公社,推行“一大二公”,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鼓吹大集体越大越好,刮起“共产风”,把原来农业高级社的集体财产、生产资料、生产分配权益等一律无偿归公社所有,公社实行供给制,大搞平均主义,实行“七包”“八包”或“十包”,包社员的伙食、医疗、托儿、教育理发、住房、生育补助、养老殡葬等。

公社成立不久迅速建起大饭堂,“吃大锅饭”,免费“放卫星”吃大餐,曾经把东罟步大队的番薯无偿调给各大队大饭堂,由于用粮无计划,加上生产歉收,集体饭堂开办不久即把粮食用完,不得不关闭了集体饭堂。(www.xing528.com)

在无偿平调农民劳动力方面,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公社、大队分别组织民兵团、营、连、排,作为各级生产突击队,在大办水利、大炼钢铁中实行大兵团作战,无偿抽调农民劳动力,为期近半年。

在农业生产方面,违背客观规律,盲目指挥生产,提倡水稻插植密度4×4、4×3、3×3等,甚至强行点播、直播、撒播,在阜沙农场搞“万斤围”,各大队也搞“万斤片”,禾苗高度密植,严重违背生产规律。生产收获季节,各地虚报产量,实报或少报就被指责为“右倾分子”。结果造成农业生产倒退,个别地区生产歉收,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影响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从“共产风”的出现至1960年11月22日省委颁发《关于纠正“共产风”的几项政策规定(草案)》时止,共经历2年又2个月时间。1961年春,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反对强迫命令、瞎指挥和浮夸风,正式确立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管理体制。自此,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公社体制一直延续至1980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