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标策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的结合

投标策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的结合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公司得知该应急指挥车采购项目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该采购项目完成以后,领导将参观应急指挥车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在该省召开现场交流会。

投标策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的结合

6.3.4.1 深入竞争对手腹地策略

所谓深入竞争对手腹地策略,是指投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进入招标所在省、市或地区,使自己尽可能地接近或演化成当地企业,以谋取投标的有利条件。当前,在我国的各种招标中,有些地方存在保护主义,甚至以红头文件的形式限制外地企业参与,或者对外地企业设置种种障碍,而对本地企业有一些优惠。还有一些项目的招标,虽然当地政府没有设置限制,但是业主希望中标企业在本地设立办事处或售后服务点,以便中标人能提供及时、周到的售后服务。因此,对一些重要地区,如经济比较活跃、招标数量又多的城市或地区,不妨注册成立地方分公司或办事处,就可以消除或减少以上困难,在招标中争取主动。如果成立分公司有困难,则可以先成立办事处或售后服务点,对投标来说,会方便很多。有的招标文件规定,在本地没有售后服务点的投标人不符合资格性审查,还有的招标文件规定,在本地注册或纳税的投标人,商务得分有加分等。

6.3.4.2 生存策略

生存型策略是指投标报价以克服生存危机为目标而争取中标,可以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投标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投标人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首先表现在企业经济状况变差,投标项目减少;其次,政府调整基建投资方向,使某些投标人擅长的工程项目减少,这种危机常常会影响营业范围单一的专业工程投标人;再次,如果投标人经营管理不善,则会存在投标邀请越来越少的危机。这时投标人应以生存为重,采取不盈利甚至赔本也要夺标的态度,只要能暂时维持生存渡过难关,就会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6.3.4.3 竞争型策略

投标报价以竞争为手段,以开拓市场、低盈利为目标,在精确计算成本的基础上,充分估计各竞争对手的报价,以有竞争力的报价达到中标的目的。投标人处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采取竞争型报价策略:

(1)经营状况不景气,近期接收的投标邀请较少。

(2)竞争对手有威胁性。

(3)试图打入新的地区。

(4)开拓新的工程施工类型。(www.xing528.com)

(5)投标项目风险小、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量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

(6)附近有本企业其他正在施工的项目。

这种策略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也叫保本低利策略。

6.3.4.4 盈利型策略

这种策略的投标报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实现最佳盈利为目标,对效益较小的项目热情不高,对盈利大的项目充满自信。下面几种情况可以采用盈利型报价策略:投标人在该地区已经打开局面,施工能力饱和,信誉度高,竞争对手少,具有技术优势并对招标人有较强的名牌效应,投标人目标主要是扩大影响;或者施工条件差、难度高、资金支付条件不好、对工期质量等要求苛刻的项目等。

6.3.4.5 长远发展策略

长远发展策略实际上是先打开局面并着眼长远发展的策略。有些企业志向远大,不追求短期利润,不刻意追求现实利益,着眼于未来发展,为开拓市场、创造业绩、掌握技能、锻炼队伍、培养能力,以微利保本的价格参与竞争,争取将来的优势。投标人注重于长远发展,采取先亏后盈策略。对分期建设且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大型工程,在第一期工程投标时,可以将部分间接费分摊到第二期中去,少计算利润以争取中标。这样在第二期工程投标时,凭借第一期工程的经验、临时设施以及创立的信誉,比较容易中标。但应注意分析获得第二期工程的可能性,如开发前景不明确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期工作做得好,和业主配合良好,或者业主为了使设备的统一,只能或倾向于前期的中标人,这样长远发展战略就成功了。

案例分析:在××省安全办组织的应急消防指挥车招标会上,来自南京的××公司就采取了长远发展战略。××省准备在2013年采购2台应急指挥车,以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该公司得知该应急指挥车采购项目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该采购项目完成以后,领导将参观应急指挥车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在该省召开现场交流会。另外,这样的指挥车在我国还没有使用过,而在现场交流会后,将在全国各省、市推广。因此,该公司志在必得,非常重视,派出精干力量,在专家评审会上又是用图片演示,又是提供实物模型,而且承诺提供40h的免费卫星信号租用,并且报价又低,最终顺利中标。

总之,投标策略是投标人经营决策的组成部分,指导投标全过程。影响投标策略的因素十分复杂,加之投标策略与投标人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所以必须做到及时、迅速、果断。投标时,根据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既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又要考虑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要分析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按照工程的类别、施工条件等确定投标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