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自主招生全攻略:探讨儿童行乞问题

高校自主招生全攻略:探讨儿童行乞问题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儿童行乞问题”中,对后果的讨论意义不大,原因和解决方法才是重点;此外,考生的思维要涉及儿童、犯罪分子、警方、旁观者等,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下列的题目,都是港大面试的真题,我们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方法给出分析思路,供大家参考。

高校自主招生全攻略:探讨儿童行乞问题

首先要明确要求和流程:有的规定一上来就进入自由讨论阶段,而有的则要求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分别陈述,再是自由讨论,最后是有人总结。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一般以社会问题分析类题目为主,所以我们以此来探究分析讨论的方法和思路。

不少社会热点题,都可以从“表、质、因、果、法”五个方面来回答。

“表”是指表现,明确某种现象有哪些表现;“质”是指揭示问题的实质;“因”是指原因分析;“果”是指结果展示,如果是正确的做法,就分析其价值、意义,如果是错误的做法,就指出这样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法”是指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的“法”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路,可以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多角度分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北师大教授董藩在微博中“警告”自己的研究生:“40岁时挣不到4 000万,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可以这样作答:

要求学生“40岁时挣到4 000万”,(概括表现)这是一种金钱至上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是浮躁和功利的人生哲学。(揭示实质)

“4 000万”之说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是因为董教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说出了一句市侩的豪语。(原因分析)

在无数毕业生苦于生计的今天,此言不犯众怒才怪。追求财富是应该的,但只用财产来衡量人却要挨骂。学生钱挣得不够多,就被老师否定,这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反面教材。(后果分析)

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而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责任意识的培养。道德的血液如果能从教师身上更多地流到学生身上,我们的明天就会更有希望。(解决办法)

再如一道讨论公共场所儿童行乞问题的题目。下面是讨论要点:

不少儿童行乞,并不是简单的行乞问题,他们背后常常有不法分子控制,是犯罪分子利用儿童行乞。(表、质——是什么)

为什么犯罪分子不通过其他作案手段牟利,偏偏选择“利用儿童行乞”这一最为丧尽天良的手法?这样想下去便不难发现此手法有诸多特别的优点:一是儿童反抗能力低下,且多数为残疾者,便于操控管理;二是这些儿童多为自幼被拐骗而来,也有不少是从落后农村买来的,总之儿童的父母根本不会进行干涉;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儿童在公共场所乞讨而操纵者躲在幕后,一旦儿童被警方锁定,犯罪分子自己依旧安全,这是其余犯罪方式难以比拟的;四是总还是有人动恻隐之心,于是犯罪分子便有利可图。(因——为什么)

现在较流行的为行乞儿童拍照,传至网上待父母认领的做法,其中包含诸多问题:

首先,儿童的父母上网并认出自己孩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拍照的路人也容易遭到犯罪分子的报复,这样解决问题显然是不谨慎的;

最后,儿童的安全也难以保证,因为部分犯罪分子在发现儿童被照相后会对其加以迫害,使其面目全非,再逼其上街乞讨。

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保安)也有可能受到犯罪分子的威胁,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警方出手,依然难以解决问题。(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由警方出面,放长线钓大鱼,定位儿童背后的所有操纵者,随即在特定地区短期内进行迅猛扑打,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儿童可送往福利机构,同时警方仍要进行后期控制以防死灰复燃。(法——怎么办)

该回答在最后提出了唯一可行的解决建议,但在得出结论前的种种分析讨论才是这段话的亮点。在“儿童行乞问题”中,对后果的讨论意义不大,原因和解决方法才是重点;此外,考生的思维要涉及儿童、犯罪分子、警方、旁观者等,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的考生会自然而然地将问题分门别类、一一解析。

许多社会问题的讨论均可以借鉴这样的形式。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五个方面并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题目内容和自身实际,可以做些取舍。如果把这个方法简化一下,便于分析问题,阐述问题,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讨论方法:

①是什么:讲述问题的现状,揭示问题的实质,造成的影响。(包括表、质、果)(www.xing528.com)

②为什么:分析问题产生、解决的障碍

③怎么办:提出解决方案

如果对社会热点面试题都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方法来考虑,我们不难发现对每个问题都有话可说,还有可能成为讨论的引领者。

我们之所以要建议考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思考问题,就是希望考生能够让一场讨论显得更有秩序,并能集思广益,让讨论更为深入。一旦考生感到思路混乱或是无从谈起时,可以从问题的本质开始想起,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然后再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考生能清晰地引导大家的思路,必然能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例如:

当今中国社会存在哪些弱势群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讨论思路】

是什么: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的,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弱势群体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形成原因: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问题造成的,如经济力量的差距、不良制度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存在隶属关系、自然原因和传统影响等。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

怎么办:在分析应对措施时,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形成原因出发即可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如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号召动员全社会关爱、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培养和增强弱势者的自助能力,使弱势群体走向自立、自尊、自强。

香港大学的面试,以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主。下列的题目,都是港大面试的真题,我们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方法给出分析思路,供大家参考。

1.保护熊猫耗资甚巨,我们是否应该停止保护熊猫,将这笔钱用于救济穷人

讨论思路:

(1)是什么:熊猫要保护,穷人更不能不管。保护熊猫的意义有:保护物种多样性;熊猫作为国宝还具有一些特殊意义,例如把团团、圆圆送到台湾去以加深两地友谊;熊猫的经济价值(如动物园);等等。而救济穷人的意义大致有:伦理学因素;社会公平性的需要;社会稳定及继续发展的需要。

(2)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穷人?为什么保护熊猫耗资甚多?这两个问题矛盾吗?难道这两者不能兼得?

(3)怎么办:保护熊猫和救济穷人本身是不矛盾的,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救济穷人?怎样更省钱地保护好熊猫?甚至可以说给穷人分配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一举两得。

2.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是不是个好现象?

讨论思路:

(1)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有多少人参加辅导班?谁在参加辅导班?又是谁办起了这些辅导班?辅导班带来了什么?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为何会盛行?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是制度使然?课外辅导迎合了哪些人的需求?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会如何?

(3)怎么办:如何有效引导?制定怎样的法规来规范?查处哪些?如何让课外辅导更有意义?如何减少其不良影响?政府和学校怎样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