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总结:价值评价技术与应用=>价值评价技术与应用的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价值评价技术与应用=>价值评价技术与应用的技术总结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量化方法采用具有技术适应性的量化评价策略,如对价值指标的层次性建构,采用德尔菲法给出价值等级判断,建立多级评分价值量化机制,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等。4)综合评价通过建筑遗产综合价值的评价分级确定保护利用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由此可见,各项价值指标的综合评价对老建筑的去留鉴别乃至后期发展影响甚重。

技术总结:价值评价技术与应用=>价值评价技术与应用的技术总结

综上,本研究在建筑遗产综合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文物建筑价值判断的原理与框架,并结合适应性再利用的诉求与特点,建立了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近现代建筑遗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技术策略与方法,形成了近现代建筑遗产综合价值量化评价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的三栋遗产类建筑进行了实例探讨,进一步验证了上述价值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归纳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指标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建筑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适应性再利用”为核心理念,结合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际特点,将近现代建筑遗产的综合价值划分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八个方面。如此划分,既能顾及传统的价值评价基本内容(如历史、艺术、科技等),又能应对后续改造再利用的可能性与价值潜力,从而使近现代建筑遗产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

2)量化方法

采用具有技术适应性的量化评价策略,如对价值指标的层次性建构,采用德尔菲法给出价值等级判断,建立多级评分价值量化机制,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等。鉴于价值评价指标难以精确量化的实际情况,又引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与模糊评价方法,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增加评价的可信度和科学性。(www.xing528.com)

3)权重调整

通过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的指标权重系就一般情况下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而言,尚未经过足够案例的实证检验,因此在权重设置上仍有不小的推敲余地。比如,按照建筑遗产的功能类型不同、改造目标不同、本身是否是文物等各种情况的差异,可以对各项价值的权重配置作出合理的微调,以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评价结果。举例来说,若对象是一座历史久远的文物建筑,对其的保护更新又以博物馆式的展示为主,那么此类建筑在价值评价时历史、文化、艺术等指标的权重显然应大于经济、环境、使用等指标的权重;反之,若对象只是一座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旧建筑,对其的改造以功能置换及适应性再利用为主,那么此类建筑在价值评价时经济、环境、使用等指标的权重则应大于历史、文化、艺术等指标的权重。当然,在一次价值评价行为过程中,宜保持权重设置的一致性,以确保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可比性。

4)综合评价

通过建筑遗产综合价值的评价分级确定保护利用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其一,可以根据建筑遗产价值的评估结果,决定该建筑究竟是保留还是拆除,并判断采取何种保护利用策略以利于彰显该建筑的核心及重要价值;其二,通过分析建筑价值的构成层次特征,全面掌握建筑遗产在功能、环境、艺术、人文等各方面的优势、劣势、潜力机遇,从而在保护利用实施操作中顺应正确的价值取向,指导保护利用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进行。在对老建筑的保留与否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既要看所有指标综合累加的结果,也应兼顾分项指标的表现。在具体的评判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当该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指标非常突出时,则不论其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指标表现如何,其都具有历史遗产的重要特征,都应予以保护、更新或是再利用;二是当该建筑的社会价值或是环境价值指标比较突出时,即拆毁它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以及公众利益造成损害,乃至对城市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对这些建筑应尽力保留和再利用;三是当该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对一般但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指标比较突出时,即建筑与空间质量上佳,具有较强的再利用适应性和灵活性,且项目改造的经济效益可期,那么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少拆除多利用,以符合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各项价值指标的综合评价对老建筑的去留鉴别乃至后期发展影响甚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