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发明:可旋转炮塔的历史

创造发明:可旋转炮塔的历史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舰上有10个炮塔,每个炮塔内装有2门炮。8个炮塔位于船的中线,2个位于船首楼的两侧。1859年,他申请了关于旋转炮塔的专利。该舰通过人力推动,18人在1分钟内可以转动1周。美国更是在实战情况下,为发展装甲战舰和可旋转的炮塔设计提供了经验。在重装甲的甲板上装有可旋转的炮塔,其内装有2门11英寸口径的Dahlgren火炮,炮塔外有230毫米厚的装甲。

创造发明:可旋转炮塔的历史

1855年,英、法等国对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战争时,英国海军著名舰长考珀•科尔斯(Cowper Coles)制造了一种可装设大口径火炮的木筏。

科尔斯称该木筏为南希夫人(Lady Nancy),长13.7米,宽4.6米。木筏由6排共29个木桶组成,上面连以支架并铺了木板。在木筏的中间装有一门32磅(14.5公斤)的火炮,吃水仅0.5米,可用拖船拖到靠近岸边目标处。英国海军用这种浮动炮台(见图2-5)轰击了俄罗斯南部亚速海(Sea of Azov)岸边的兵工厂城市塔甘罗格(Taganrog),十分准确有效。科尔斯认为,低干舷(即甲板离水面较近)和把火炮安放在船的中线处是有利的。他曾提出一种9 350吨的炮塔战舰的设计。舰上有10个炮塔,每个炮塔内装有2门炮。8个炮塔位于船的中线,2个位于船首楼的两侧。1859年,他申请了关于旋转炮塔的专利

图2-5 浮动炮台

英海军采纳了科尔斯的建议,并于1862年建造了海岸防卫舰艾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号,排水量为3 940吨。船上装有4门9英寸(229毫米)口径的火炮,每门炮都装在船中线的炮塔内。该舰通过人力推动,18人在1分钟内可以转动1周。这当然是很原始很费力的操作方法。欧洲的法国、德国、俄罗斯、丹麦等国和南美洲的巴西都根据科尔斯的设想建造了铁甲舰。(www.xing528.com)

美国更是在实战情况下,为发展装甲战舰和可旋转的炮塔设计提供了经验。1861年,美国南北两方的内战爆发。北方联军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Norfolk)海军工厂撤退时,把不能撤离的军舰都自行沉没水中。南方邦联军占领该地后,就把其中一艘木结构的巡防舰梅里马克(Merrimack)号打捞出水。在该船的上甲板上建造了两边倾斜的上层建筑,外面铺装3 100毫米厚的铁板,两舷开炮口装了10门火炮,在船首还装了一个冲角。在船改装后的第二天,就开到汉普顿锚地(Hampton Roads)去封锁约克(York)和詹姆斯(James)河河口。在那里把北方的巡防舰坎伯兰(Cumberland)号撞沉,并迫使另一艘战舰国会(Congress)号投降。Merrimack号虽被北方联军的战舰和岸上炮火击中多次,但炮弹均被倾斜的装甲折入大海而Merrimack号并无损伤。

北方联军也委托瑞典裔著名工程师约翰•埃里克森(John Ericsson)设计和建造一艘全新的战舰,命名为莫尼特(Monitor)号。1861年10月,在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海军工厂开工,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它是一艘低干舷的铁船。在重装甲的甲板上装有可旋转的炮塔,其内装有2门11英寸(279毫米)口径的Dahlgren火炮,炮塔外有230毫米厚的装甲。该舰于Merrimack号攻击Cumberland号和Congress号两舰后的那天到达汉普顿锚地。它与Merrimack号用巨炮互射了6个小时,双方都未受到严重损伤(见图2-6)。日落时两舰都退出战斗,也未再次相逢。1862年5月,南方邦联军退出诺福克时把Merrimack号烧毁并沉入海中。次年12月,Monitor号由于干舷过小,稳性不足,在沿岸航行时于大风浪中翻沉。

图2-6 Merrimack号与Monitor号之间的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