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昌起义:内讧还是叛乱的性质分析

南昌起义:内讧还是叛乱的性质分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报纸没有称南昌起义为“内讧”,而是换成了一个较为中性的词,将起义看作是兵变后的“独立”。无论是“内讧”还是“独立”,采用上述说法的部分报纸,虽然其背后的利益集团与南昌起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毕竟非直接当事人。因此,武汉国民政府将共产党领导的叶贺军队南昌起义迅速定性为“举兵叛乱”。

南昌起义:内讧还是叛乱的性质分析

由于南昌起义前各项准备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各报馆大多在1927年8月3日后才得知起义消息,对起义的内幕还不甚明了,报道口径也不尽相同。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为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部分报纸根据叶、贺部队前一阶段尚隶属武汉政府这一事实,错误地认为这是武汉政府内部的军队发生了“内讧”。

1927年8月4日,上海《民国日报》以“共产军起内讧张发奎欲保守地盘叶挺贺龙别树一帜”为标题报道了南昌起义消息。8月7日,该报又以“南浔线共党火并之混战”为主标题,以“叶贺占据南昌、朱张合力进攻”为副标题刊登新闻:“顷据九江确悉电称,伪二十四师叶挺部七十一、二两团支(四日)袭击涂家埠张发奎伪总指挥部。张猝不及防,同伪十二师师长兼代伪四军长黄琪翔化装逃浔,所部全被缴械。共党互相火并,秩序紊乱已极,灭亡在即。特闻。”自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上海为蒋介石所控制。上海《民国日报》是国民党官办报纸,其立场自然是站在南京国民政府一方,故此新闻稿谈到武汉国民政府和所属军队时还在前面加上“伪”字。报道中介绍南昌起义部队在德安阻击张发奎及其卫队战斗时,提及张发奎、黄琪翔、叶挺均用“伪”字冠于前,说明报纸把他们看成是同一阵营。其实,南昌起义前中共确有过争取张发奎的设想,但在实施起义计划的过程中,发现张发奎在政治上紧随汪精卫并准备在军中清共,便果断放弃了这种设想,决定独立领导起义。起义军在德安阻击张及其卫队,就是实行新政策的一个明显例证。这则报道将叶挺同张发奎混为一谈,都作为“共党”看待,没有察觉新变化,故而用“互相火并”来描述起义军与张发奎军的战斗。

类似的报道口吻也出现于其他报纸。上海《新闻报》8月6日报道:“顷据南昌九江密电,赣省各军队内讧,叶挺、贺龙、张发奎、朱培德等部队混战。”8月12日,该报在《中央对汉赣态度》一文中又讲:“顷访某要人,询汉赣共产党内讧,中央抱何态度。答:先总理容纳共党,原冀合作到底完成革命。不料共党受少数唆使,倒行逆施,破坏革命工作,势难再容,乃有清党之举。现在共产党内讧,在中央看来,亦堪为痛惜之事。”由此看,该报记者和这一南京方面“要人”均把南昌起义看成是共产党的内讧了。在宁方看来,清党是“保护革命”的明智之举,汉方继续容共才酿成今日“内讧”之祸。因此,宁方以国民党正统自居,对汉方表示“痛惜”,并称:“凡武汉忠实同志归来,自无不纳。中央决通电全国,宣布汪唐各电,声明讨共为政府目标,希望汪唐勿为共党利用。”《新闻报》虽是一份以外商个人名义创办的民营报纸,言论上有时标榜“公正”、“客观”,但因身处上海,受宁方影响很深,所以在报道南昌起义时,常站在南京国民政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反共倾向。

有些报纸没有称南昌起义为“内讧”,而是换成了一个较为中性的词,将起义看作是兵变后的“独立”。

天津益世报》报道:“北京特讯:据某使馆九江电,张发奎部下师长叶挺,突在德安宣布独立。其部队三千人,已将马回岭沙河铁路拆毁……至叶挺独立原因,传说系受陈铭枢运动,并闻南京政府已委叶挺为第十一军长。叶氏鉴于共产军势力倾颓,遂毅然宣布独立。刻九江形势,陷于严重。张发奎及一般共产军将领知叶挺独立后,于三日晚向九江市内外调集军队。张发奎决率军亲自征伐,但一部分主张,不与叶挺开战……(以上日本使馆消息)但据英使馆接九江英领史蒂芬三日电报,驻南浔线叶挺第十七师军队,已在德安宣布独立,并将铁路拆毁。在南昌朱培德军,已被叶挺军队缴械。张发奎对叶部独立,态度极为安稳,双方不致发生冲突。”此文说叶挺独立是受陈铭枢运动,并接受南京政府委任,纯属臆测。报道中把叶挺任职部队的番号也搞错了,应为第二十四师。但是,它多次用“独立”来表述南昌起义,说明该报对南昌起义发动的原因还不明确,甚至误认为叶挺是因拥护南京政府而宣布独立。

当时的《庸报》也持“独立说”。该报8月5日刊载一则新闻,标题为“叶挺在南昌宣布独立”。文中讲道:“九江二日东方电:南昌之第二十七师长叶挺曾电张发奎,劝其脱离武汉独立而归粤。但一日叶挺突然拆毁德安马回岭间之铁路,将朱培德军解除武装,而执独立之态度。”文中两次用“独立”来形容叶挺率兵起义之事,反映出该报纸对南昌起义的性质尚不清楚,但其报道口吻较为中立。次日,该报又用大字标题“张发奎叶挺战于德安、武汉派自相残杀之一幕”刊出报道说:“九江四日东方电,张发奎军本日在德安附近,与南昌独立军开火,占领该地。”该文把张发奎与叶挺都看作是武汉派,所以说叶挺与张发奎作战是“自相残杀”,并把南昌起义部队称作“南昌独立军”。(www.xing528.com)

天津《大公报》在标题为“外电所传南浔形势”的报道中开篇说道:“南昌实情,虽难以确知,但始而贺龙命南浔铁路,将二十军之输送未毕者,急于输送终了,似待其运毕,即与叶挺宣布独立。”该报也把叶贺部队起义看作“宣布独立”。

无论是“内讧”还是“独立”,采用上述说法的部分报纸,虽然其背后的利益集团与南昌起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毕竟非直接当事人。换言之,这些报刊与南昌起义关系不是很密切,因此多少带有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观感。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利用其掌握的汉口《民国日报》,直指南昌起义为“叛乱”,报道语气和态度带有鲜明的倾向性。

1927年8月3日,汉口《民国日报》最先刊载南昌起义的消息,标题为“贺龙叶挺犯南昌、国民政府下讨伐令”。电文称:“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及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受共产党指使,谋袭南昌,公然叛乱。”8月4日,该报又称:“共产党徒贺龙、叶挺,举兵谋叛,袭击南昌,经国民政府明令讨伐,着各军合力进剿。”南昌起义对武汉汪精卫集团影响不可谓不大。它不仅直接削弱了武汉政府的军事力量,而且打乱了原定的“东征讨蒋”计划。《天津益世报》就曾报道:“讨蒋军内部,因南浔线变化,致极受重大打击。”《顺天时报》也分析道:“第二十军长贺龙及第七师长叶挺,宣布独立,对讨蒋前途,实影响甚巨,不能不加重视。”因此,武汉国民政府将共产党领导的叶贺军队南昌起义迅速定性为“举兵叛乱”。

作为武汉政府的喉舌,汉口《民国日报》在报道中也大肆攻击、诋毁南昌起义和共产党。8月3日,该报在发布南昌起义消息时,同时发表署名“予遂”的评论员文章。文中称贺龙、叶挺“擅自袭击南昌,图谋割据,是何等叛逆的行为”。二人“胆敢反叛”,乃是受共产党主使,“共产党是此叛逆的主动者”,进而污蔑共产党“自私自利”、“欺骗”、“阴险”、“毒辣”等等。

一些报纸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直接引用武汉国民政府或军事将领所发布的电文,在新闻报道中也采用南昌起义“叛乱”的说法。《申报》是一份资历老、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报纸。该报8月6日便以“南浔路发生战事”为标题发布新闻:“中央社南京四日电:顷得九江急电,叶挺、贺龙于二日据南浔路叛变,谋以赣为共产根据,张发奎急电武汉告急。唐生智、朱培德、程潜三日来电,有请通力合作,诛此叛党害国之凶孽等语。同日由冯玉祥来电称,汪精卫电告江西共产党作乱,九江、南昌同在激战中。”该篇报道引用了中央社4日南京电电文,站在南京国民党右派立场将起义称为“叛变”、“作乱”,而且有“通力合作,诛此叛党害国之凶孽”以及“拨队围剿南昌贺龙、叶挺”等语。但是,该篇报道所拟标题还是较为中性,只称“发生战事”。8月12日,《申报》又以“贺龙叶挺举兵南昌”为题发表通讯,介绍了南昌起义发生的来龙去脉及武汉方面采取的反共“进剿”措施。从上述两则报道可以看出,《申报》在报道内容中虽然援引宁、汉政府或军阀的一些电文,但在标题上仍尽可能地使用较为中性的词句,保持其一贯谨慎、客观的立场。

此外,《申报》报道中还出现“哗变”的说法。一篇报道登载:“据汪精卫来电云,张发奎部贺龙、叶挺两师,在江西哗变,共党内部已不可收拾。”“哗变”即军队突然叛变之意。不过,《申报》此处只是根据有闻必录的原则转载汪精卫电文,不能代表该报的观点或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