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丘历史文化:梁国《易》学、《礼》学代表的西汉经学

商丘历史文化:梁国《易》学、《礼》学代表的西汉经学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国是西汉经学最兴盛的地区之一,代表了整个西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易》学和《礼》学上。梁国《易》学大家有丁宽、田王孙和焦延寿,三人对《易》学贡献极大,西汉《易》学诸派几乎都与梁人有关。施雠、孟喜、梁丘贺是西汉传《易》三大家,而三家皆源于丁宽、田王孙,由是可见梁国《易》学已代表了整个西汉的发展水平。

商丘历史文化:梁国《易》学、《礼》学代表的西汉经学

梁国是西汉经学最兴盛的地区之一,代表了整个西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易》学和《礼》学上。刘歆曾说:“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3]贾生即梁太傅贾谊。建元,武帝年号。邹、鲁乃战国时期儒学之乡,儒学在楚汉战争后复兴。“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4]梁国与邹、鲁为邻,受儒学之风影响颇深,经学兴盛发达。

在西汉,《易》学居六经之首,研究者甚多。梁国《易》学大家有丁宽、田王孙和焦延寿,三人对《易》学贡献极大,西汉《易》学诸派几乎都与梁人有关。《汉书·儒林传》载:“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日:‘《易》以东矣。’宽至洛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拒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施雠、孟喜、梁丘贺是西汉传《易》三大家,而三家皆源于丁宽、田王孙,由是可见梁国《易》学已代表了整个西汉的发展水平。

焦延寿,字赣,梁人,少贫贱,以好学深得梁王宠幸,王“供其资用,令极《易》学”。焦延寿在西汉《易》学之中别为一派,创一家之说。“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由是《易》有京氏之学”。[5]焦延寿的《易》学著作《焦氏易林》,由4096条卦文组成,卦辞中记录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当时发生的大事,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此外,《焦氏易林》四字为句,排列整齐,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www.xing528.com)

《易》学之外,便是《礼》学。梁国《礼》学代表人物是戴德和其侄戴圣,汉宣帝时戴氏叔侄之《礼》学皆立为今文经学博士,人称大、小戴之学。《汉书·艺文志》载:“汉兴,鲁高唐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这段记载说明了戴氏叔侄的师承关系。二戴同其他经学大师一样,以“博学洽闻,通古贯今”的学风对古代各种“礼”进行兼收并蓄,他们根据后苍所传习的古《士礼》选编了《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二书保存了大量的西周、春秋时代社会结构诸如井田、宗法、月令、乡遂、家庭、学校等制度方面的材料,是研究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很有价值的经典文献

“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仁为大鸿胪,家世传业;荣琅邪太守”,由是“小戴有桥、杨氏之学”。[6]西汉梁人戴德、戴圣、桥仁、杨荣均以《礼》学名家,说明梁国《礼》学之发达。小戴所传《礼经》,即今《仪礼》,儒家经典中的《礼记》便是《小戴礼记》,唐初编定的“五经正义”,即以小戴《礼记》配《易》《书》《诗》《左传》为“五经”,受到人们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