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商隐《贾生》:用抑扬顿挫吐露心声

李商隐《贾生》:用抑扬顿挫吐露心声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构思精巧,立意新颖,大量运用艺术辩证法,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启迪性。欲抑先扬,起伏有力。此诗旨意显豁、集中,矛头直指大汉最高统治者,讽嘲文帝昏庸糊涂,荒唐颓靡,不配称天子,不配拥有天下,也为贾生这样的旷世俊杰大鸣不平。

李商隐《贾生》:用抑扬顿挫吐露心声

贾 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构思精巧,立意新颖,大量运用艺术辩证法,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启迪性。

下面试对诗作运用的多种艺术辩证法略加品析。(www.xing528.com)

欲抑先扬,起伏有力。诗歌主旨在于讽刺汉元帝只问鬼神,不问苍生,貌似礼贤下士,虚心请教,实则举止荒唐,心思诡异。诗歌前面三句极尽溢美之词,礼赞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文帝宣访人才,选择的地点是“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豪华气派,庄严肃穆,规格极高,皇上亲自召见,可见非常重视人才;而且,文帝召见的不是一般的才子士人,而是学富五车、识见高远贾谊。诗人评价贾谊,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意气风发,才情横溢,卓绝一世,无人能比。文帝召见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可见,文帝该是何等慧眼识珠,何等礼贤纳士。“访逐臣”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只要有才有识,不管地位高低,处境如何,都要招致麾下,委以重任,决不让俊杰之士遗落民间,埋没尘世。召见之后,君臣交流,非常投机,谈至深更半夜,文帝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前倾身子,移动坐席,向贾生靠近。可见文帝求教之诚,听讲之痴,几至无以复加的程度。前面三句诗文写文帝于宣室召见俊才,求贤访臣,虚席请教,给人留下一个礼贤敬士、谦恭好学的印象,是谓“扬”,把文帝捧到云端,让他自鸣得意,忘乎所以。最后一句,才点破真相,原来文帝召见贾生,深感兴趣殷勤请教的,不是治国安邦之道,不是救民水火之策,而是鬼神之道,而是子虚乌有,是谓“抑”,彻底颠覆文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彻底暴露文帝荒唐愚蠢、昏庸无能的本质。有了前面三句的高入云天之捧,才有结句落入地狱之摔,讽咏之烈,力透纸背。

举重若轻,意味深长。七绝短制构思奇特,批评文帝,轻笔点写,力度分量,非比寻常。诗人用“可怜”,而不用“可悲”“可叹”“可恨”“可恼”之类的词语,后者感情沉重,立场鲜明,表意直率,缺少韵味;前者措辞委婉,似轻实重,似浅实深,情意复杂,耐人寻味。可怜,是怜惜,是叹惋,是遗憾,是不满,是反对,可是结合文帝所做事情来看(第四句),堂堂大汉天子,不以民生为重,不以天下为安,专问鬼神之事,专擅玄虚之道,疏于朝政,懒于治国,这绝非小事一桩,小菜一碟,而是大错特错,千夫所指,万年遗臭。因此,可怜之中包含了叹惋痛恨、规劝警戒,也包含了疾言厉批、辛辣嘲讽。没有“虚”字,那么“前席”(移动坐席,向前靠拢)则是褒奖和溢美,盛赞文帝虚心求教,善纳人言,而加了这个“虚”字,则把这一切全盘否定。虚者,空也,枉也,表明文帝这样做,实在是枉费心机,白忙一场,因为你问的不是安民治国之道,而是无聊鬼神之事呀。“虚”字,平淡,轻浅,但又一针见血,力敌千钧。

隐显结合,互为表里。此诗旨意显豁、集中,矛头直指大汉最高统治者,讽嘲文帝昏庸糊涂,荒唐颓靡,不配称天子,不配拥有天下,也为贾生这样的旷世俊杰大鸣不平。按说有如此之识见,有如此之才华,贾生理当得到重用,理当为国家、为朝廷做一番贡献,可是他的才能和智慧仅仅耗费在给皇帝讲解鬼神之事上,岂不可惜?焉能不忿?这些意思在诗中比较显明,其实,诗人创作此诗决非就事论事,就人说人,而是有感于自身处境,有感于晚唐现实,刻意为之。贾生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多少流露出诗人李商隐的悲愁郁闷,李生也是俊杰才子,也有远大抱负,但是一直为党争所害,沉沦下僚,不得其用,不尽其才,从贾生身上,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悲哀。另外,晚唐国运衰微,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很多皇帝,崇佛佞道,炼丹服药,追求长生不老,忽视了国政,忽视了民生,诗人不好直言,只好借古讽今,借汉说唐,这些意思才是这首咏史诗隐藏的写作意图。

起承转合,脉络分明。首句起势,盛情褒奖,在“宣室”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宣访逐臣,是贵为天子的汉文帝亲自宣召,召见的是当朝大儒贾生,规格之高,礼遇之隆,气氛之重,无以复加,令人惊叹!次句承接,顺理成章,如此高规格召见一个什么人呢?原来是才情绝世、风流无比的贾生。说贾生,年纪轻轻,仪表堂堂,文采风流,意气飞扬,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机会,似锦前程等待着这位年轻人去开创,美好日子等待着这位诗人去描绘。这是承,交代了盛访之因。第三句是转,转变情感,转变态度。一、二句是热烈赞美,纵情褒奖,第三句则是轻轻叹惋,重重批评,指出文帝深夜不眠,谈玄说道,枉费心机,无济于国。结句是合,既是承接转向,进一步解释说明,又是关照全诗,归结旨要,在前三句高高举扬之后,又重重摔下,暴露文帝丑恶嘴脸,批判文帝的虚假本质。全诗四句,七绝佳构,起承转合,意脉相连,思路清晰。

以实带虚,虚实相生。贾生少年才俊,锋芒毕露,受谗遭贬,流落长沙,历时几年,又被召见,给大汉天子讲授鬼神之事,这是历史上实实在在、有据可查的史实。汉文帝宣室召贤,礼贤下士,虚心求教,迷信鬼神,疏远朝政,这也是史实。全诗所写,句句坐实,铁板钉钉,是为“实写”。但是,实写不是目的,实中带虚,实中见意,前面做过分析,诗人伤感贾生生不逢时,才不得用,壮志未酬,其意图在于表现诗人自己一生蹉跎,沉沦下僚,理想落空的悲惨境遇;诗人婉讽汉文帝无心民生、有意鬼神的荒唐行为,意图在于暗批晚唐最高统治者崇佛佞道,不问民生的罪过。史实实写,意图虚张,由实见虚,虚实叠映,增强了诗作丰厚意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确是一首含蓄蕴藉,温婉深沉的咏史佳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