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主动参与探究,培养专业素养

现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主动参与探究,培养专业素养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受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校自身的定位与特色等因素的制约。高校课程是以知识为导向,以学科为经纬,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安排与组织的。高校课程具有典型的专业性质。高校课程必须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通过其自主的探究活动去研究问题、掌握知识、创造知识。

现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主动参与探究,培养专业素养

1.高校课程的含义

本书所说的高校课程是从高等教育演绎而来的。这里的高等教育泛指高等学校教育,包括所有高中后的全日制教育机构,包含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本科类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由此可见,本书所说的高校课程也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高校课程是指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即学生在高校学得的一切知识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张楚廷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高校课程:狭义的理解即课程是教学科目、中间的理解即课程是教学内容、广义的理解即课程是学生在高校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

2.高校课程的特点

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的差异,相对于基础教育课程,高校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受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校自身的定位与特色等因素的制约。(www.xing528.com)

第一,明显的专业性。高校按照学科发展和分类及社会职业分工需要来确定专业,在专业下构建知识体系,并以课程的形式加以确定。高校课程是以知识为导向,以学科为经纬,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安排与组织的。高校课程具有典型的专业性质。

第二,内容的前沿性。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而且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源地。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场所,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就必须要求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始终处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以保证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

第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由于高等教育的接受者们在心智能力、思维水平和动作技能等方面已趋于成熟,具有将理论学习的认知和实践学习的行动统一起来的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去验证理论知识,因此可以增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高校的学习者其本身就带有主动研究问题、自主发现知识的鲜明特征。高校课程必须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通过其自主的探究活动去研究问题、掌握知识、创造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