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块结构课程体系的特点第一,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四板块”的课程体系这是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提出的。

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1.模块结构课程体系的含义和特点

(1)模块结构课程体系的含义

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就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编制原则而设计的高校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由若干完整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是独立的课程实施和评价单位。同时,每个模块又与其他模块发生横向联系,从而组合成具有更大目标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模块中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学生选课先是选模块,再在该模块的选修课系列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2)模块结构课程体系的特点

第一,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实用性。课程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中的课程内容和比例配比,能够相对完整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有针对性地调整充实和更新。

第二,因为模块结构课程体系中的模块短小、学时数少、目标明确,所以在操作层面上,课程目标容易实现。有利于学生选择最有兴趣、最有需要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强学习效果。

2.多种形式的模块结构课程体系举例

(1)哈佛大学以“核心课程”为主的三板块课程体系

以“核心课程”为主的板块课程体系发端于1978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校长德雷克·博克(Derek Bok)和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共同提出了核心课程理论。他们以“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维方式”为教育目的准绳,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和切入点,对哈佛大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后经多次调整,哈佛大学现行课程体系由三个板块构成:核心课程、主修课程、自由选修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包括七大类共十一个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历史研究B、文学艺术A、文学和艺术B、文学和艺术C、道德辨析、自然科学A、自然科学B、量化推理和社会分析。每个哈佛的本科生必须在离自己主修专业最远的八个领域里各选修一门课程,也就是说,靠近自己所选专业最近的三个领域的课程是免修的。

哈佛大学课程学分规定:一学年分两个学期,一门课程开设一年,每周三学时,称为一个“整课程”。一门课程开设一学期,每周三学时,称为“半课程”。修完一门“整课程”可得3学分,修完一门“半课程”得1.5学分。一般来说,一学年应当学习八个“半课程”,即周学时12课时。哈佛大学三个板块课程体系的特点如下:(www.xing528.com)

第一,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整体知识观是它的核心理念。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又学习了较为广泛的基础知识。同时,此课程体系显示出较好的弹性与灵活性,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每一个大学生的本科教育都是全面的,又保证了每一个大学生在每一个领域中的选课是自由且个性的。

第二,更加注重知识的有效性处理。所谓知识的有效性就是知识的有用性,即知识的价值。在知识激增的今天,最有价值或最有用的知识就是那些迁移价值最大的知识,如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功能。其在很多方面为高校课程体系的确立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与宽泛的角度,以考量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维度。现在,美国各大学大多是采用这种做法。

(2)复旦大学的“三模块结构课程体系”

2004年,复旦大学成立了本科学院复旦学院,以“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观念为指导思想,改革了其课程体系,实行由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等课程板块组成的新课程体系。

综合教育课程分成人文学科与艺术、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专项教育四大组,使新生可以获得更多领域的教育。每组中有多学科课程,新生通过选修其中任何一门课程,可以获得同样有价值的教育和启发,并明确自己的修读目标。综合教育课程的建设目标如下:第一,实施跨学科教学;第二,具有开放性,更适合低年级学生选修;第三,具有综合的训练要素,如知识领域、探究方式、重点内容、能力培养等;第四,增进师生交流;第五,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研究。

文理基础教育课程是介于综合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课程板块,因为要求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所以,要求这些科目应该是经典的,其必要性是公认的;其中每一门课程应该是完整和规范的知识体系,其内容深度、能力训练与学分设置应该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标准。

(3)“四板块”的课程体系

这是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提出的。这个“四板块”的课程体系由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基础(分为A、B两类课型,A型适用于文科学生,B型适用于理科学生);自然科学基础(分为A、B两类课型,A型适用于理科学生,B型适用于文科学生);主修专业课(由各专业教师设计必修科目)四个板块组成。其中,以方法论课为主导。板块中的各类具体课程设置应由各校制定,允许有自己的特色,科目和课时也可以有一定弹性。由于方法论本身就是知识整合的结果,它们既是从各门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同时又可以指导各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因此在这个课程体系中,特别突出了方法论的重要性。方法论课程板块可供参考开设的科目课程如下:一是普通方法论。诸如《唯物辩证法》《辩证逻辑方法》《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学习方法概论》《思维科学》《创造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科学发明简史》《东西方思维模式比较》和《大脑与学习的革命》。二是各门学科中具体的研究方法。如数理逻辑方法、数学猜想方法与求证法、物理模型法、化学中的哲学问题、仿生思维方法类比法、直觉与演绎法、逆向思维方法、观察描述法,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