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原则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原则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系现今高校美育准则缺乏的问题,依照以美成人的美育基本定位,笔者以为,如下四个基本原则是大学展开以美成人的美育的关键。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时,应结合学生的审美特点,依照教育目的,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将简单的生理愉悦变为浸透着理性的崇高情操的原则,即美育中乐中施教原则。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原则

教学实践是教学原则的起源。教育原则持续丰富、发展、更新的唯一来源,以及赖以形成的土壤、根基,都是教育实践。自从有教育活动以来,人们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历持续的探究,逐渐发现了让教育获取成功所需的规律性的要素,也了解到导致教育失败的经验。因此,部分进步的教育家、思想家将其加以概括、提炼、总结成为理论准则,用作于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

因为人是一个非理性与理性、感性的统一体,所以,完备的教育应让这两方面皆能得到完善、发展。现今,在大学里部分学生在欣赏、浏览文学艺术作品时,未能从其中取得审美的喜悦、心灵的悸动,也未能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感情;在面对俊秀的大自然时,他们置若罔闻,在面对世界名画时,他们视若无睹。在一定范围内,高校学生都普遍缺乏审美能力,这些学生不知道如何鉴赏美,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必说要去创造美、表现美。然而,美育,以美成人,它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教育目标就是教育学生养成优异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进而教育出品格和谐发展的学生。美育并非是寻常的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知识教育,它是全面的审美素质教育,是以教育高校学生完整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通过美育,需要推进高校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教育美的情操,发扬美的品格,确立美的理想,同时,还应该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联系现今高校美育准则缺乏的问题,依照以美成人的美育基本定位,笔者以为,如下四个基本原则是大学展开以美成人的美育的关键。

(一)乐中施教

能让人“乐”的教育才是美育。美可以激发人的情感,让感官得到愉悦的满足,人想要欣赏美,所以,乐于受教。美育不仅取决于审美对象,人们对于自身的力量、智慧的信任也是人们的审美愉悦性的起源。所以,进行美育活动时,受教育者经常处于愉悦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就易形成浓烈的感情经验,取得巨大的审美享受。该愉悦性是吸引人、引导人、教化人去参加美育和审美的关键因素。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时,应结合学生的审美特点,依照教育目的,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将简单的生理愉悦变为浸透着理性的崇高情操的原则,即美育中乐中施教原则。这样以乐促教、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即审美教育的地利人和的胜势。在进行美育时,需保持以美成人的美育,乐中施教的准则,把形象教育、愉悦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然而,现今部分大学美育工作和现实并不一致,教育方式、内容老旧,有效性程度也不同,经常体现为如出一辙、由上而下地讲道理,却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征、情感世界,学生在被动地融入,缺少主动积极地全身心参加,这种效果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但是,把愉悦性落实到学生人格的培养中,可减轻美育工作中抽象单调、硬性说教的刻板。所以,在培养学生人格的时候,应激励学生的能动性、兴趣,将被动消极转变为主动积极,依靠美育的措施,使高校学生在意义深刻、形象生动的活动中接受教化,这经常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成效。

应将愉悦性融合于高校学生人格培养教育中,第一,需使教育活动过程到教材,教师的活动环境到教导皆拥有趣味、愉悦的特点,这需要编撰的教材应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应生动地契合高校学生的实际,不可纸上谈兵。此外,美育教学应该有多种形式,可选择探讨、演讲、辩论等方法,并且,还可运用先进教学技术,使学生把握热点时事。教师自始至终都要重视引导、鼓励,少数教育需尊重个性、弘扬民主。第二,在美育工作中,应适当设计一些符合高校学生的活动。譬如,举办文艺汇演时,激励其自编自导出映射学生生活的故事。设立主题自强不息的原创绘画比赛、歌曲大赛等;观看有道德、国情的影视作品,使学生在自我陶醉、沉醉中,在对美的创造、鉴赏中,随着与之对应的情感成长的领会,升华学生的人格,实现美的意识觉醒。

综上所述,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美育得到的愉悦性,让学生变成教育世界的创造者、发现者,让学习过程成为丰富的精神感受,指引学生产生一种崇高的完美人格。

美育要恪守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形象教育。它代表着感性形象,并且还代表着对形象的情感表达的领悟、体会,情感的体现、深化、持续、唤起都不能离开感性形象的运动、发生,在美育时,应将形象贯通于其中,以美引善,让人在耳濡目染中完善自身人格。

美育作为直观形象的教育,在培育学生人格方面,它体现在给予其创造思维的空间。通过外景、内情的意境交融,以及诗情画意的想象,使学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为此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掌握创造的机会,活跃、丰富自身的想象力,最后,达成发展人格、开发智力的目标。所以,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可通过指引学生观赏古今中外盛名的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来体验、领悟美的意蕴、美的深厚,还可集合高校学生观赏大自然,通过露营旅行、远足等活动,让学生在对名川大山、自然景物的欣赏中了解、认识自然景物,提升自身的审美兴趣。

(二)潜移默化

美育的效果并非是立见成效的,这是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人格的培养也并非是一举完成的,而是跟随一生的个体培养教育。“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美育应该是学校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是大学育人的关键内容。所以,发展美育的过程,不可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应坚持耳濡目染的准则。美育在高校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应让学生的习惯、品性、思想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中,都能够悄无声息地受到感化、影响,在无形中发生变化的原则即是美育所实施的潜移默化原则。这两点是美育在实施中坚持潜移默化原则的含义:第一,将美育贯穿、浸透到校园文化中;第二,将美育贯穿、浸透到教育全过程中。

1.实现美育在教育全过程的贯穿和渗透

在进行教育时,由教育活动中的所作所为至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由后勤至管理,由教学至教育,由教育环境布置至学校布局,皆体现了审美。为推进学生包括品格在内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目的,发展所有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教育,就是包含审美设计的教育。这是形成受教育者完整人格修养的过程,同时,还需探索学生在教育活动时所提升的审美情趣、发展的智力体力、获取的知识技能。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美的感受,会让其内心充满自由创造的愉悦,振奋其精神,唯有如此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并主动参加美育以情感人,能够让学生在轻快愉悦的气氛里,耳濡目染地接受美的浸染,让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人格,让其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格得以塑造,取得和谐全面的成长。

学校美育是教育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技能、知识、艺术的教育,它表现并浸入于所有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汇入了教育者的情感创造、人生体验,这是对教育技巧的凝华、领先。学校教育的详细教学内容,每一个活动它本身都是美好的、精彩的,教师要让高校学生在了解知识时,让所有进行这项活动的人皆能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用欣赏的态度参与其中,让教学活动能够变成特别的审美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使人格得以丰富发展。

此外,美育还应浸入劳智体美德等全面的教育中。在体育方面,学校应积极提倡形体训练和运动的联结,艺术和科学的联结,健美健康的联结,把体育当作提高审美水准的手段。体育重视过程的出色,这就需要有刻苦耐劳、克服困难、不甘落后、灵巧机智的精神,有富有节奏感的优雅、协调的动作以及健美的姿态,有互帮互助的品格,这也是对学生心理品质、个人意志、人格、精神、情操的磨炼。对智育而言,它与美育是相得益彰的,杰出的智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创造表达美、鉴赏理解美、感受美,得到艺术上的修养。丰满的形象、想象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产生优良的美感和审美情趣,体会到创造、劳动的快乐,让愉悦感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增强文明规范、时事教育、文体活动、实习实践、艺术鉴赏等内容、形式及过程,让德育拥有吸引力,弥漫愉悦的乐趣。劳动技能也需要美育。通过培养劳动技能,让学生拥有劳动技能知识,学以致用,然后培养其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美的享受是创造,让学生在创造时感受到劳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愉悦,而后创造出美的生活、美的作品,激起学生向往美的理想、美的欲望,熏陶出美的灵魂。

综上所述,美育在人才培养、高校教育方面,需重视在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潜移默化,同时,还应相对独立,发展学科特点,让其变成高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变成浸入学校服务、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综合教育。(www.xing528.com)

2.实现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与贯穿

实施美育的关键途径就是校园文化,它色彩显著的特征、丰富的内涵在高等教育中施展着多种功能,对塑造高校学生的优良人格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

第一,需运用校园文化的审美性推进学生向往崇高的人格。校园文化对推进学生向往崇高的人格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学校需要主动提倡、营建健康向上、推崇科学、团结友爱、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直觉体验与领略,融美于灵魂。学校主动宣传先进集体事迹、先进模范人物,可以完全发挥出教化人、勉励人的作用。学校还可以通过优良的学校环境、学校风范,使教学科研生活得以满足,学生灵魂得以净化,学生思想情操得到熏陶。

第二,需通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美的教化。校园文化的载体就是校园环境。静谧干净的图书馆,宽阔明亮的教室,设施先进的实验室,绿叶成荫的人行道,设备齐全的体育场地,以及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这些都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活动、学习皆起着良好的影响。校园是学生长时间生活的乐园,也是教学的关键场地。如果在凌乱不堪的学校中学习,学生会寝食不安、心猿意马;相反,在干净整洁的学校中学习,学生会无时无刻地体会美的享受,接受美的教化,熏陶美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

美,归根结底是一种主观感受,审美也是主体性的审美。不一样的审美个体在不一样的心理机构、生理的基础上,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价值取向、审美能力、审美需求,人们对美的体会、了解都迥然不同。所以,在展开美育的时候,需遵循这项基本规律,恪守因材施教的准则。因材施教原则在美育中表现为:依照高校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实际情况,来对其推行不一样的美育,进而让高校学生的品格可以和谐、自由地发育。

推进个体完整品格的建立必须尊重高校学生审美的个人倾向。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个体身心智能差异的科学态度、为高校学生主体地位的完全尊重、为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留下一定空间,这些都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从教学教育角度来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一针见血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让学生依据不同的方法、条件、渠道获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材施教原则是契合高校学生品格发展规律的基本准则,同时,也反映了在教育中学生内心的发展规律。

美育,以美成人,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从以下三点来落实。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美育,定位要准确。教师在对学生美育之前,应熟悉学生,学生擅长于哪方面,哪方面又比较薄弱,教师都应该熟悉,还应对学生的审美认识水平有正确的定位,要把好所有学生的“脉搏”。辅助其认清自身的优势,熟悉自身的审美状况,进而,让学生的积极性得调动,协助其获得自信心

第二,教师需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策划出最佳计划,让学生的性格获得充分的发展。在美育时,教师应全面熟悉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知识水平,方便教师从现实出发,策划出不同性格学生发展的最佳计划,扬长避短,有指向性地进行美育。

第三,教师需赞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看待学生的个别差异。美育应以美成人,需完全理解高校学生的才华、爱好、需求,让学生在美育时,能够探索到最擅长、最喜爱的领域,还能在该领域中继续探索。这个过程中,教育需对学生有着高度的熟悉程度,尽可能地把握其爱好所在,随时找准时机鼓舞、指引学生,加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的自我美育主动性得以提升,“真正的教育,必须是能够勉励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在美育的时候,要想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培育其审美兴趣,则必须严谨落实因材施教的准则,如此,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和谐人格。

(四)循序渐进

在培养高校学生品格的美育时,需依照其认知发展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渐开展的原则,即美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依据认知的次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是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亦是如此。美育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亦是依据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的认识次序来进行教育。高校学生结束了在中学时期的学习之后,进入了大学开始学习,这是他们从人生的一个时期进入另一时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多数都缺少实践经历,其行为、思想、心理都在逐步向成熟的方向发展,高校学生的审美观有畸形、健康之分,有低级、高尚之分,也有正确、错误之分,有害的审美观经常会让其歪曲美、无视美,乃至会认丑为美,这会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危害。所以,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让学生先学会欣赏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待其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后,再让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审美想象得以发展,最后建立完整高尚的人格。该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需辅助高校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态度。简而言之,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持有的审美观念即审美态度。在喜悦的心态下获得精神世界的陶醉、自由,在美的鉴赏中实现对物欲、名利的超越,以美的角度分析世界,以美的眼光去认知世界,这就是正确的审美态度。正确的审美态度能够培养高校学生乐观豁达的三观,并能够用美的经验来化解生活中的矛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擅长于探索生活中的美,不会畏首畏尾、斤斤计较,会积极看待成长中经历的挫折、苦难,不轻言放弃,同时,善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并转化为无穷的动力,让自己能够快乐地学习、工作、生活。

第二,需让高校学生的判断能力、审美欣赏得以提升。因为人们鉴赏、判断、感受、发现美的能力即判断能力、审美欣赏。这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别出善恶、美丑,同时,也是其发扬真善美,放弃丑恶邪,依据美的理想去改造世界的首要条件。以下两点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是需积极展开相关审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广袤天地、俊秀的大自然中,在具体可感知的审美体验中,在校外、课外五彩缤纷的实践中,真正鉴赏美、感受美、了解美、学习美,在美的熏陶下提升审美能力、升华情感,逐渐完善其人格结构。二是需占领课堂教学的领地,牢牢掌握知识的授予,通过教授美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把握基础的美学理论、美学常识,理解美的内容形式、本质特点,让高校学生拥有基本的美学修养,然后再产生准确的审美判断标准,在理论上指引审美活动。

第三,需让高校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发挥出人的创造性是建设完美人格的关键目标之一。人们在审美实践中,恪守美的准则、依据美的规律,自主创造事物的能力就是审美创造能力。非凡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身心的解放皆是美的创造力的来源。求变求新、活泼好动是高校学生的特征,高校美育需指引学生积极依据美的规律来美化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运用美的尺度来引导、评价生活。同时,还应激励其创造热情。学校美育还应为学生构建创造美的平台,激励、指引其对美的创造热情,让其有充足的机会去展示自身的才华,有充沛的能力、志气去描绘自身、世界的未来。高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育,主体创造欲望的激励,完善自身人格的有效途径就是美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