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气候下的建筑适应探究

东北气候下的建筑适应探究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东北地区建筑适应气候的研究,应着重于夏季除湿、通风、隔热与冬季保温两个方面。由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对象,因此通风体系的设想和设计手段值得东北地区建筑设计借鉴,但在解决冬季保温的问题上,还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经济条件,提出新的良策。

东北气候下的建筑适应探究

气候条件是自然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对人体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影响最直接的因素,它决定了人类社会最初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并由此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对地域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居住形态、民风民俗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东北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根据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东北属严寒地区。由于受大气环流和地貌的影响,东北地区的气候与同一气候区内的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具体为:东北地区位于黄海岸边,长白山脉之中,四周群山环绕,鸭绿江水系贯穿整个地区。夏季黄海海面上暖湿气流运动受到北部山峦的阻挡,产生涡流,带来充沛的降水和暖湿天气。因此,东北地区气候具有夏季潮湿、冬季寒冷的特点。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东北地区建筑适应气候的研究,应着重于夏季除湿、通风、隔热与冬季保温两个方面。(www.xing528.com)

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是在人们为了生活需求克服地域性气候不利因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当地生活方式与气候特征相互关系的直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条件下,通过特定的空间形式与构造措施,使建筑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特征,改善不利的气候因素,从而获得适宜人们生理条件的居住和生产空间。现代建筑技术与设备水平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借助人工采光、机械通风和空调等设施在建筑内部创造出适宜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人工气候,但这种建立在非自然、高能耗基础上的强制性改造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经济付出也较大。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埃及建筑师哈桑·法希、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等亚非洲建筑师群体通过创造立足于当地气候和材料的适宜技术,利用建筑自身空间和简易辅助设施,使建筑内部气候条件满足使用需求。由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对象,因此通风体系的设想和设计手段值得东北地区建筑设计借鉴,但在解决冬季保温的问题上,还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经济条件,提出新的良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