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环境下积极适应的重要成果

大学环境下积极适应的重要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20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

大学环境下积极适应的重要成果

三、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环境

一般来说,人与环境的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人自身做出改变,一种是环境改变。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环境、改变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的时候,人与环境的适应,要求人自身做出调节,适应既定的环境。个人要在大学期间获得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整自己,适应现实的环境。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及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造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

另一种是积极的适应。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积极适应是要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特点及环境的特点,从对这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消极的适应不仅解决不了眼前的适应性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心理危机,因此,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立足大学生活现实、接受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广泛的课程学习、课外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专业兴趣;在多彩的社会活动、文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找到生活的支撑点和平衡点;在反复的自我探索中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人生自我目标。这既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态度,也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方法。

(一)根据大学发展特点和要求,确立新的发展目标

中学到大学,大学生实现了考上大学这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曾是支撑我们中学期间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面对新的大学生环境,重新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显得十分重要。关于目标与人的积极性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佛隆(V.H.Vroom)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就是指对自己确立的目标高低、目标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等,期望值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如果一个目标对自己价值十分大,而实现的可能性又很大,那么,对人的激励作用也就很大;如果一个目标不大,尽管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也不会有多少激发力量;如果一个目标很崇高,但实现的可能性很低,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激励力量。选择适当的发展目标,不仅能产生积极的发展动力,而且能很快地帮助大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

耶鲁大学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只有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这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他人的总和。而96%的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4%有眼光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翟华.有眼光和没眼光的人[M].青年参考,2003-01-15.

(二)了解大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清楚地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不少大学老师和高年级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要适应大学的学习,首先要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据有关老师总结,大学教师上课一般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只讲重点、难点,而不是讲所有的内容。所谓重点,是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公理、定律,以及它们在本学科,本章节中的地位与联系等。所谓难点,即老师认为同学们理解比较困难,或者说在学术上存在分歧的问题,至于同学们能够理解的问题,老师一般把它作为同学们自学的范围,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学来学习理解。

二是教学进度快。大学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每一门课程都包含有很大的信息量,因此,教学的进度较快,如果学习中断几次,就很难赶上老师的进度,因而要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培养高效、敏捷的作风,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www.xing528.com)

三是教材与讲授不一定完全吻合。大学学习讲究博与专相结合。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辅助教学的参考书,但是对于不同专业方向而言,所需要的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都不相同。因此,老师讲课时是有取舍的,并且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更新变化的较快,而教材总是有一个周期性的,教材总是要滞后于教学的发展,老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会根据当前国内外发展变化实际,进行讲授。因而讲授内容与教材完全不同,也是十分普遍的。

四是课程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在中学期间,同学们考试频繁,每一次考试都能较好地检验自己学习的程度和好坏,因此,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但是进入到大学以后,考试突然一下子减少了,除了期中和期末有考试以外,一般教师很少进行考试。这样有很多同学较担心自己考试能否顺利通过。其实,在大学期间考试什么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考试成绩高,也并不一定对某一门课程学习得好。教师要出一些试题难住大家,也十分容易。但是一般老师都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也就是考试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也就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只要认真听讲,适当复习,就能通过。而要想得到高分,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五是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如果说中学期间的学习主要是知识的学习,那么,大学的学习就是一种学习的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的学习。未来社会知识变化十分迅速,一个人就是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对某一个领域所发生的事情全部都了解。这就突出了方法的重要。有学者声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在大学期间,老师一边传授知识,但重要的是给同学们一种解决学科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独立意识,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中学生无论在别人的眼里还是在自我意识中,都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独立的未成年人。但进入大学后,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和要求他们,从而逐渐摆脱了入学前“重点保护”的状态,各方面的“自由度”明显增加,教师与父母的直接干预大大减少。大学生开始由依赖家长逐步过渡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因此,学校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强调自我管理和间接管理,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行为施加影响并进行调节。这种表面舒缓、内里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要求大学生必须从原来的“家长承包式”或“教师保姆式”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确立成年人应该具有的独立意识。一个不会独立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因此,大学新生必须要重新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人生和社会,都要学会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判断、思考、选择和行动,使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通过生活自治,达到热爱生活、珍惜生活、锻炼能力、充实自我的目的。

(四)学习人际沟通的艺术与技巧,积极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调适方法是,一是要明确人际关系的基本内涵,降低对人际关系的自我期待。很多同学在入学之前把大学人际关系想象得很美好,认为大学生都是各地方的佼佼者,各方面素质都很高,因此,往往对同班同学存在着美好人际关系的自我期待。而现实生活中,一旦出现人际方面的问题,或者在与某些个别同学交往过程中,存在着处理问题的差异性,则往往会对大学人际关系感到失望。

二是要学会宽容,接纳自己和接纳他人。各种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的同学,没有选择地编排在一个班组、一个宿舍,在一个教室上课,难免会出现思想、观念以及处理方式的不一样。对于同一个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接受和尊重别人的看法和观点,从别人看问题的视角来理解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理解和沟通,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要像接纳自己一样接纳他人,学会宽容。

三是要学会直接沟通。人际关系的许多矛盾和误会经常来自于沟通不当,因此,最直接的沟通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我们总是想通过第三者来进行沟通,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也许会误传,也许会注入第三者的理解,这样往往会使问题复杂化,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和误会不可能大到通过直接沟通不能解决的程度。因此要学会直接沟通。直接沟通的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有什么问题不要拐弯抹角,不要做任何事都像打太极拳,让人不知所云,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也就是要学会胸襟坦荡,有矛盾、有问题,不回避,不退缩,敢于并善于开诚布公地直接沟通。

四是注意发展自己,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的、自然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定律,即人们都愿意通过与人交往获得启示,获得益处。也就是要想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要增强自我的吸引能力。一个不能使人们获得欢乐和益处的人,是不可能维持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想依赖别人,总是服从于别人的人是无法维持平等的人际关系的。要让别人喜欢你,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让人感到你是一个充满活力、有前途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