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济大舞台旧事:记忆·大连老街

宏济大舞台旧事:记忆·大连老街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4年2月永善茶园重新开业,改名叫宏济大舞台。翻建后的宏济大舞台宏济大舞台保留下来的前门脸儿宏济大舞台旧照“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碧翠朱黄”中的徐碧云剧照被称为“活武松”的盖叫天剧照当时,京剧名家多以四人一组并誉,与“四大名旦”同期的名家还有“碧翠朱黄”。1938年5月,49岁的徐碧云与张云溪等来宏济大舞台演出。

宏济大舞台旧事:记忆·大连老街

民生街南段已然失去了原来面貌,仅剩下三座老建筑。其中一座也仅仅剩下了门脸儿,这洋楼便是民生街59号“宏济大舞台”旧址。该建筑当年是由刘肇亿筹资建造,始建于1908年,1911年建成,最初叫天福茶园,又叫天福大戏院。1911年8月,天福茶园改名保善茶园,后又易名为永善茶园。

20世纪初,这里是城市最热闹的去处。当时,茶园或戏院多是中国式的亭榭楼阁,而它却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西欧建筑风格。1917年,著名作家、演员汪笑侬首次来连在此演出《哭祖庙》。当他唱到“国破家亡,死了干净”时,全场观众默不作声,潸然泪下。“海南丢”都丢失了祖国,所以更知爱国。

名扬全国的盖叫天周信芳、蓉丽娟等来大连时也皆在此演出过。著名现代剧作家、表演艺术大家、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欧阳予倩在1925年1月曾来大连。他便是在永善茶园先后演了《人面桃花》、《徽钦二帝》、《卧薪尝胆》、《黛玉葬花》等剧目。他亦未想到演出竟深受观众欢迎,座无虚席。

1925年6月,为声援上海工人反帝大罢工,“大连沪难救济会”在此成立。据《泰东日报》载:“市民自行参加者约万人。”日本殖民者怕引起骚乱,出动了沙河口和小岗子两个警署的全部宪警。“大连沪难救济会”领导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傅立鱼,他还发起捐款运动,共为上海同胞捐赠大洋近万元。

1931年,永善茶园重新翻建。宏济善堂主持人安慈民、李瑞亭等采用了三叶洋行工程师王永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融合了欧洲中世纪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非常壮美华贵。1934年2月永善茶园重新开业,改名叫宏济大舞台。开业之日,汪子元、赵如泉等名家曾在此演出京剧《彭公案》。1935年4月,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曾偕夫人来大连旅游,其间便在这里演出。

翻建后的宏济大舞台(摄于2011年1月8日)

宏济大舞台保留下来的前门脸儿

宏济大舞台旧照

“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www.xing528.com)

“碧翠朱黄”中的徐碧云剧照

被称为“活武松”的盖叫天剧照

当时,京剧名家多以四人一组并誉,与“四大名旦”同期的名家还有“碧翠朱黄”。所谓“碧翠朱黄”,是指徐碧云、筱翠花、朱琴心、黄桂秋,居首的徐碧云亦有“第五名旦”美誉。徐碧云还是梅兰芳的妹夫,他表演的《绿珠》被誉为传世之作,特别是表演绿珠坠楼时,不但要从三张桌子上凌空翻下,而且要平躺在台上,当时旦行中无人可与之相争。1938年5月,49岁的徐碧云与张云溪等来宏济大舞台演出。在演出《法门寺》时,他特意将剧中的一句台词改成了“你成天念日文,早把汉字忘了”,因此遭到日本人毒手。同年10月22日,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洪深在长沙戏剧座谈会上讲述了这件事,从此成为梨园传奇。

大连解放后,这里为公安局接管,1949年改名为公安俱乐部,1952年又易名为旅大市评剧院。1955年6月,“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曾在这里与大连京剧团演员同台演出。

1963年,此处改叫人民剧场,成为大连京剧团的主要演出场所。改革开放后,这里又改为北星欢乐天城。不过无论怎样改,老大连人都习惯把这里叫做人民剧场。

2009年6月初,大连市主管城建和主管文化的市领导现场办公,决定彻底治理剧场南侧修竹市场脏、乱、差问题,将剧场建筑群中的民居动迁、改造后全部划归大连京剧院使用。7月1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组织全市重点保护建筑专家围绕人民剧场保护使用问题召开专家评审会,建议剥离入口建筑现在的装饰部分,入口建筑前脸儿保留,不承重,不受力,其余部分拆除后翻建。人民剧场改造被列为大连市重点工程项目,9月20日拆除工程开始。2010年10月底,新人民剧场重现眼前。

今民生街42号位置昔日是关东日报社所在(摄于2011年1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