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老城区风貌:东方巴黎的城市之光

上海老城区风貌:东方巴黎的城市之光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霞飞路是上海最富异国情调的道路。因为从辟筑那天起,法租界当局就有心营造一个东方的巴黎。1902年,种植行道树,所种悬铃木本产我国云南,却随霞飞路名扬天下,而有了“法国梧桐”之称。1903年5月,规划电车线路布局,五年后,法租界第一条有轨电车线2路已行驶在宝昌路上。法租界面积远不及公共租界,30年代中叶,却居住着全市三分之一的外侨,其中97%是欧美侨民,其绝大多数集中在霞飞路地区。上等住宅区,当然价格不菲。

上海老城区风貌:东方巴黎的城市之光

无疑,霞飞路是上海最富异国情调的道路。因为从辟筑那天起,法租界当局就有心营造一个东方的巴黎

早在1900年10月10日,董事会就明文规定:嵩山路以西的建筑,必须是两层以上砖石结构的欧式楼房,与道路保持不少于10步的距离,其上或辟花园,或植花木,不得以实体墙或篱笆封闭,营建前必须呈送设计图样给公董局,由市政府工程师审核,不合规定一律不予批准。次年,又规划自西江路西南与法华路(今复兴中路)之间的地区,建造具有艺术性的建筑。

霞飞路、华亭路口的两座英国乡村别墅式住宅

于是,大批花园住宅在西江路、宝昌路两侧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人口激增和商业发展,中段的部分花园住宅被翻建为里弄或公寓大楼。今天,隐藏在大楼背面的一些玲珑小楼,就是这一变化的幸存者。以典型的西班牙联列式和巴洛克风格而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尚贤坊(今淮海中路358弄),就是20年代初建造在尚贤堂大花园上的。

在中西段尚存的花园住宅中,1517号(今日本领事馆)知名度极高。这幢欧洲古典式风格的住宅,建于1900年,自盛宣怀家族购住后,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都曾在此居住过。1131号的尖顶塔楼常令路人驻足,这是上海罕见的挪威风格建筑,此屋曾是清末民初金融世家席氏的产业。走进1897号,又似来到了南欧地中海边;仰视1800号雄伟门楼,更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余如亭亭玉立于华亭路口两侧的英国乡村别墅住宅以及逸村、今美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东湖宾馆等建筑,也都是极有特色的。

沿路第一幢高层建筑是1910年建造的登云大楼,这是一幢法国风格的城堡式建筑。公寓楼大量出现是在20年代以后,最著名的就是1929年建造的华懋公寓(即今锦江饭店北楼),在国际饭店建造前它一直是上海第一高楼。再就是1935年建造的峻岭公寓,这是典型的现代式八字形高层。其他还有1923年建造的培文公寓、1924年建造的武康大楼、1931年建造的淮海大楼、1932年建造的永业大楼等。(www.xing528.com)

这些花园住宅、公寓大楼,与新康花园、上方花园、愉园、中南新村、长乐村以及淮海坊、环龙别墅等花园式、联列式新式里弄住宅,组成了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高级住宅区。

公董局大楼(今淮海中路375号)、亨利路(今新乐路)东正大堂、犹太会堂(今上海音乐学院办公楼)、国泰大戏院、兰心大戏院、法国总会俱乐部(今花园饭店裙楼)等公共建筑,点缀其间,展现了一幅万国建筑风景画。

与上乘的建筑配套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市政设施。筑路时,诸如排水、供水、供电设施都已同步铺设。1902年,种植行道树,所种悬铃木本产我国云南,却随霞飞路名扬天下,而有了“法国梧桐”之称。1902年12月,架设电话线。1903年5月,规划电车线路布局,五年后,法租界第一条有轨电车线2路已行驶在宝昌路上。1906年,安装煤气路灯。1919年8月,上海第一座红绿灯设于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口,指挥着交通

是殖民者有心帮助落后的中国发展吗?当然不是,而是这些前来淘金的冒险家,需要一个享受的安乐窝。法租界面积远不及公共租界,30年代中叶,却居住着全市三分之一的外侨,其中97%是欧美侨民,其绝大多数集中在霞飞路地区。

上等住宅区,当然价格不菲。居住此地的除外侨外,主要是中国在位显宦、下野政要,如冯玉祥李宗仁何应钦、黄绍竑、王懋功,以及蒋经国蒋纬国等人,还有就是诸如盛家、荣家、席家、薛家等富商巨贾及社会名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