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则天画像揭示惊人容貌

武则天画像揭示惊人容貌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画面上看,武则天的脸形方方正正,一张标准的“国”字大脸,她还有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长得颇为端庄。嗯,挺胖的,挺高的,挺美的,体型丰满,身材高挑,“国”字大脸。唐太宗李世民能够赐武则天一个“媚”字,可见少年武则天是极有诱惑力、吸引力的。意思是说太平公主额头又大又方,脸颊也比较宽广,也是一张“国”字大脸。这也符合《武后行从图》中武则天“国”字大脸的特征。

武则天画像揭示惊人容貌

《武后行从图》的作者,传说是唐朝著名画家张萱。

这位张萱,留下的史料并不多,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的生卒年代。我们约略可以知道的是,他曾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担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而著称。

我们知道,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张萱既然与李隆基是同一时代的人,那么张萱见过武则天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这样一来,张萱笔下的武则天,很可能就是武则天的真实容貌了。《武后行从图》,很可能就是武则天在中老年时期的一张美美的生活照了。武则天,原来长这般模样儿?

第一印象,她挺胖的。从《武后行从图》上看,武则天有着明显的双下巴,甚至三下巴。而且,她的身体横向宽度,明显比画中其他人要大。可见她不仅是脖子上肉多,恐怕身上的肉也不少。原来,女皇帝也是吃货一枚啊。考虑到唐朝以丰满为美的社会风尚,武则天的胖,算是加分项了。否则,也吸引不了唐高宗李治的目光啊。

第二印象,她挺高的。虽然画中有男有女,但仅从画面上看,武则天的个子是最高的。当然,宫廷画家是靠皇帝赏饭吃的,所以他们在画皇帝时,不免要偏爱那么一点两点,美化那么一分两分。尽管如此,应该也不会太离谱,武则天的个子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第三印象,她挺美的。从画面上看,武则天的脸形方方正正,一张标准的“国”字大脸,她还有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长得颇为端庄。虽然未必是画中最美丽的那张脸,但绝对也算是中上水平了。只是可惜,画面太过模糊,能提供的信息太少,今天的我们无从得知:武则天的脸部皮肤,是偏干性,还是偏油性,抑或是混合性?是吹弹欲破,还是略显粗糙?是白里透红,还是红里透黑?

嗯,挺胖的,挺高的,挺美的,体型丰满,身材高挑,“国”字大脸。这,就是武则天,就是我们从《武后行从图》中可以看到的武则天。

要知道,武则天登上皇位的时候,已是六十七岁高龄。《武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当然是老年武则天了。而进入老年时期,武则天还能有这般模样、这等姿色,简直就是冻龄女神啊。

以上所说的,是这幅画中的武则天。那么,史书中所记录的武则天,长得什么模样儿?画中的武则天和书中的武则天,长得一致吗?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从幼年起,就长得与众不同。《旧唐书》和《大唐新语》说她长得“龙睛凤颈”“神彩奥澈”。所谓“龙睛凤颈”,就是说武则天眼睛大而有神,脖颈细长。从《武后行从图》看,武则天的确眼睛大,脖子长。当然了,从另一方面讲,她的脖子要是不长,哪里显得出双下巴,甚至三下巴啊?

所谓“神彩奥澈”,就是说武则天精神饱满,蕴含神采。这一点,也可以从《武后行从图》中得到大致印证。图中的武则天,的确精神饱满,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王者风范,称得上“神彩奥澈”。

少年武则天的模样,《新唐书》的记载是:“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既见帝,赐号‘武媚’。”也就是说,少年武则天的模样,史书的记载是两个字——“美”“媚”。

“美”,不用多解释,大伙儿都懂。“媚”的基本意义,与“美”相同,但还有“美得具有诱惑力、吸引力”的意思。唐太宗李世民能够赐武则天一个“媚”字,可见少年武则天是极有诱惑力、吸引力的。至于当年十四岁的武则天,是如何诱惑和吸引李世民的,我当然也是知道一点的,这里不多说了。(www.xing528.com)

如果要与《武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模样进行对比的话,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关于中老年武则天的史书记录。

唐朝官员、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的文学家崔融,是见过武则天本人的。在他写下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他形容中老年武则天的模样,用了四个字——“奇相月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武则天长得与众不同,有闭月之容,亦兼具人君之相。

在《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和《资治通鉴》中,还共同留下了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的一个容貌特征:“方额广颐”。意思是说太平公主额头又大又方,脸颊也比较宽广,也是一张“国”字大脸。

在史书中,武则天经常夸太平公主“类我”。当然,武则天说太平公主“类我”,恐怕主要还是指女儿的多谋权变、喜预政事的性格像她,但肯定也包括女儿模样像她本人。这也符合《武后行从图》中武则天“国”字大脸的特征。不过,太平公主像娘可不是什么好事,民间谚语说:“女像娘,苦断肠。”太平公主最后果然落了一个兵败赐死的悲惨下场。

进入老年的武则天,身体仍然很好。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丙戌,敕以齿落更生。”“太后生重眉,成八字,百官皆贺。”

可见武则天很会保养,她“善自涂泽”,所以外貌保养得很好,《武后行从图》中的那些长年跟随她的侍从,“不觉其衰”;而且她的身体 也保养得好,否则不会有“齿落更生”“生重眉”的喜事频频降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武则天最后能够活到八十二岁,自有其保养 秘诀。

体格健壮,体型丰满,“国”字大脸,史书中的记录与《武后行从图》中的形象,看来是一样的啊。最典型的,就是那张“国”字大脸。

这样看来,《武后行从图》实实在在是武则天的一张生活照了。那么,有没有武则天的“登记照”?

有的。大家可以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看看卢舍那大佛。学术界有不少学者认为,卢舍那大佛的面容,就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武则天的“登记照”。

原因有三。一是从相貌特征看。卢舍那大佛面容也呈“国”字形,丰腴饱满,眉目修长,嘴角上翘,面含微笑,显得秀丽端庄。这在相貌特征上,与上述历史记载相符,甚至与《武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也大致相像。呃,双下巴除外。

二是从建造过程看。卢舍那大佛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夫妇一起主持建造的。不仅如此,武则天本人还捐出了私房钱,“助脂粉钱两万贯”。最后,武则天还亲自参加了卢舍那大佛建成之后的开光仪式。可见,武则天与这尊佛像渊源之深。

三是从名字含义看。“卢舍那”,梵语的意思是“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为自己取名而造出来的“曌”字,其意思也是“日月当空,光明普照”。这,恐怕就不仅仅是巧合了。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中年武则天的“登记照”;而《武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则是中老年武则天的“生活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