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封魏公,帝命赞拜不名

曹操封魏公,帝命赞拜不名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于潼关之战,击败马超等关西联军,回到邺城,便被汉献帝敕封三项特权,“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董昭先联系了一干拥护曹操的大臣,大家一起商议,都决定上表请求加封曹操为魏公。其后,朝中群臣上书献帝要求晋曹操为魏公的奏章如雪花般飞来,迫于压力,五月初十日,汉献帝宣布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得封魏公,可以在自己的属国设置百官,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曹操封魏公,帝命赞拜不名

曹操潼关之战,击败马超关西联军,回到邺城,便被汉献帝敕封三项特权,“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在朝拜时,赞礼官不称呼曹操的名字;进入朝廷时,曹操不用小步快走;上殿堂时,曹操可以佩剑穿鞋。曹操的这种待遇,昔年萧何曾经享受过,董卓也享受过。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虽然不是良田万顷、金银珠宝、高官厚爵的赏赐,但是更显荣耀,它代表着一种身份与地位,曹操能得享如此尊荣,一方面由于他讨平关西叛军,确实劳苦功高;另一方面,曹操把持朝政,献帝只是傀儡,朝中大臣,一人提议,应者云集,献帝只能点头同意。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五月,曹操诛杀马腾全家,夷平其三族。该年七月,马超驻守蓝田的残部,也被夏侯渊讨平。至此,曹操基本消除关西叛军威胁中原的忧虑。经过短暂休整,其年十月,曹操又欲率军南征孙权

曹操欲南征孙权之时,已是丞相职位,位极人臣,备极荣耀。因此,曹操功劳虽大,却无法再行在职位上晋升,但是在名位上,曹操却还有向上的空间,只是,曹操本人不好表示,而曹操的下属,已将此点想到了。

董昭颇受曹操器重,为感谢曹操恩德,因此建议曹操依照古法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制度。

曹操听取了董昭的建议,董昭便在背后策划曹操晋爵之事。董昭先联系了一干拥护曹操的大臣,大家一起商议,都决定上表请求加封曹操为魏公。但是,曹操并非汉室宗亲,却循照古法,晋爵魏公,外界反响不知如何。

董昭经过一番思索,决定找才智突出的谋略之士商量一番,而且这样的人得是曹操团队的,不会反对曹操晋爵魏公。于是,董昭想到了荀彧,他和一干大臣就此事秘密咨询荀彧,欲得到荀彧的建议。(www.xing528.com)

荀彧一直是曹操的得力谋士,受曹操信任,担任侍中、尚书令之职,承担重任,与曹操共同筹划军国大事。董昭大概以为,荀彧得曹公信任,身担要职,又是曹公首席谋士,一定能给出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对曹公晋爵魏公现象的建议。但是,董昭失算了,他没想到,荀彧从骨子里是个坚定的拥护汉室、尊崇汉帝者。

荀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晋爵魏公,他认为曹操兴起义兵的本意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应怀着忠贞的诚心,保持谦让的品质君子爱一个人表现在品德的培养上,所以不应该这样做。“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首先给曹操戴了一个高帽子,曹操是为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兴起义兵的,又对汉室怀有忠贞的诚心,肯定不会要求晋爵魏公的。曹操被荀彧冠以兴义兵匡朝宁国的君子头衔,自然不好表示反对,只是心里从此对荀彧埋下恨意。

等到曹操南征孙权之时,曹操上书朝廷请求派荀彧到谯县来慰劳军队。荀彧到达后,曹操就借参谋军事的理由留下荀彧,让他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符节,参与丞相府的军事。后来,曹操大军开赴濡须口,荀彧因病留在寿春,《资治通鉴》中记述荀彧在寿春期间“饮药而卒”,服下毒药身亡。荀彧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而且有智谋,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因此,当时人对他的去世感到很惋惜。

荀彧死后,曹操在进军濡须口的过程中,历时良久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于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夏四月回到邺城。其后,朝中群臣上书献帝要求晋曹操为魏公的奏章如雪花般飞来,迫于压力,五月初十日,汉献帝宣布封曹操为魏公。

曹操得封魏公,可以在自己的属国设置百官,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后,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任命贤能担当属国之职,拥有归属于自己的忠诚党翼。可惜荀彧当年建议曹操奉迎献帝定都许昌,本是秉着拥戴主上以顺从民众,扶持大义来招收天下英才俊才的心思,意图扶持汉室,振兴朝纲,却被曹操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