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明皇避难老君山,民间故事揭秘

唐明皇避难老君山,民间故事揭秘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唐天宝十五年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唐明皇李隆基逃往巴蜀,当行至马嵬坡,早就觊觎帝位的太子李亨便串通陈玄礼诛杀杨国忠,绞死杨贵妃,从心理寄托方面打击父亲。这时大唐正与安禄山如火如荼交战,即使太上皇遇刺,人们多半也会将账赖在安禄山身上。大唐皇帝历来尊崇道教为国教,颇信阴阳之说,太极正是阴阳的完美结合,李隆基遂决定暂栖此山。当时此山尚无名字,李隆基遂以“老君山”名之。太上皇避难山上,难道是天意?

唐明皇避难老君山,民间故事揭秘

大唐天宝十五年 (756),安禄山范阳起兵造反,唐明皇李隆基逃往巴蜀,当行至马嵬坡,早就觊觎帝位的太子李亨便串通陈玄礼诛杀杨国忠,绞死杨贵妃,从心理寄托方面打击父亲

李隆基不知是太子的诡计,还以为主谋就是陈玄礼,但怕引起君臣不谐,只得隐忍不发。李亨借机请求前往灵武杀敌。李隆基自然同意。没想李亨一到灵武便宣布称帝,改年号为 “至德”,遥称李隆基为太上皇,并希望太上皇能够在巴蜀安度晚年。李隆基知是中了太子奸计,当时他仍拥有实权,原可北上废掉新皇,但是担心这样会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只好再次忍住。

未到巴蜀之前,李隆基便曾让吴道子绘出嘉陵江盛景,一度为之着迷。避难来到蜀中后,他原想沿着嘉陵江南下,欣赏沿途旖旎风光。但李亨已露出了本面目,李隆基不得不对形势重新做出判断,担心李亨会派刺客刺杀自己。这时大唐正与安禄山如火如荼交战,即使太上皇遇刺,人们多半也会将账赖在安禄山身上。李隆基久经沙场,决定改走陆路,而且不能距离长安过近,于是一路南行。

行至顺庆境内的一座山,李隆基抬眼向山上望去,顿时愣住了。这山怎么这么像一幅太极图呢? 大唐皇帝历来尊崇道教为国教,颇信阴阳之说,太极正是阴阳的完美结合,李隆基遂决定暂栖此山。当时山上荒芜一片,无人耕种,李隆基住上去后倒也无人与之争执。当时此山尚无名字,李隆基遂以“老君山”名之。

李隆基接着派高力士出去打听情况,知道这里在果州辖区。果州盛产黄柑,全国有名,唐高祖李渊才因此置为果州,开元二十一年 (733)划归山南西道管辖。李隆基是个喜欢享受的人,于是派高力士前往果州采买黄柑。

正如李隆基所料,李亨并不打算就此放过父亲,他想斩尽杀绝,以防父亲重新夺走帝位。李亨料定父亲会走水路,于是让刺客何满子率人乘坐快船,沿江搜索李隆基的下落。可惜何满子搜遍了几乎所有嘉陵江上的行船,也没有发现李隆基一行人的踪迹。(www.xing528.com)

这天,何满子在果州上岸,发现高力士居然也在果州,顿时心花怒放,几乎就要动手去抓高力士拷问,但一个亲信劝阻了他:“高力士是太上皇的死士,我们肯定无法从他口中逼问出太上皇的下落,倒不如跟着他,悄悄去找。”何满子觉得有理,决定悄悄跟着高力士。其时巴蜀人口相对稀少,众人又都是北方口音,若是人去多了反而容易暴露行踪。何满子只好一人独自跟去,最后寻到了老君山。何满子看到老君山的山形,也镇住了,心想:这山怎么这么像太极图呢? 太上皇避难山上,难道是天意? 何满子绕着老君山转了一圈,心头反复思考要不要刺杀李隆基。此时,李隆基正登上了老君山的最高峰也就是太极图的轴心,放眼眺望,忽然发现有人居然在绕着老君山转起了圈子,心知有异,于是让人下山截住何满子。

经过审问,李隆基知道何满子是李亨派来的刺客。虽然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气得浑身发抖。高力士进谏杀掉何满子。李隆基叹了口气:“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里是道家圣地,杀人多有不吉,放他走吧。”何满子死里逃生,自然没法行刺李隆基,但又难以复命,只好就此住在山下隐姓埋名。

李隆基知道这里已经暴露,再住下去必然有害无益,只能另选住址。由于在老君山多日,他已打听到了距此约二三百里路的西北方向有座太蓬山,那里曾是大成国发起人李特的故地,而且山上多道家传说,于是决定前往太蓬山。后来他在太蓬山与诈死的杨贵妃团聚,心里更加坚信自己得到了太上老君的保佑。

再说李亨虽然刺杀行动失败,但随着大唐的节节胜利,他逐渐掌握了实权,李隆基的影响在文武百官中日渐弱化。李亨夺回长安后不久,打听到了李隆基的下落,因担心李隆基长期流浪在民间,舆论对己不利,于是以行孝为借口强行让李隆基回宫,并把他软禁起来。李隆基担心李亨会对杨贵妃不利,只好寸步不离皇宫。

采集地:顺庆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