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以勤烟山别墅,民间故事

陈以勤烟山别墅,民间故事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以勤生子于陛,父子两人先后为内阁辅臣,世称 “父子宰相”而显赫一时。陈以勤因与大学士张居正政见不合,遂于隆庆四年 辞官还乡,陶醉山水,乐游林泉。陈以勤在嘉湖之滨的报恩寺旁修建别墅,又在今高坪区的青居烟山修建了书房,在山麓嘉陵江畔修建一座江楼,效苏轼筑室东坡之故,别号青居山人,常居烟山。陈以勤最喜烟山。他以烟山为家,称青居场为天街,留恋难舍,作 《思家》诗二首。

陈以勤烟山别墅,民间故事

古之高人雅士与达官显宦,凡有深谋远虑之人,见主暗臣奸,国事日非,便急流勇退,辞官归隐。或隐姓埋名,浪迹天涯;或退居田园,飞遁离俗,以避免飞来横祸而乐享天年。

陈以勤 (1511-1586),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祖籍顺庆府南充县水西里平川坝 (今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其血缘乃北宋名臣秦国公陈省华一脉相传,后裔迁此居住。陈以勤生子于陛,父子两人先后为内阁辅臣,世称 “父子宰相”而显赫一时。陈以勤因与大学士张居正政见不合,遂于隆庆四年 (1570)辞官还乡,陶醉山水,乐游林泉。

陈以勤在嘉湖之滨的报恩寺旁修建别墅,又在今高坪区的青居烟山修建了书房,在山麓嘉陵江畔修建一座江楼,效苏轼筑室东坡之故,别号青居山人,常居烟山。此山岿然雄峙,高耸入云,正顶名叫金塿峰,峰顶广阔数十丈,四围石壁,中拥天池,林木葱蔚,青翠重重,朝云暮霭,烟树朦胧。唐时在峰侧建有慈云寺、七佛台,更有晒经石等古迹,石刻甚多。寺外平畴数十亩,复起危崖,壁立七八丈,周围十余里,雄险天成。后魏在此置清居郡,宋淳祐中筑城,徙顺庆府于此。元军入蜀,建征南都元帅府于此山之龙筇坝。定天下后,始迁回南充五里店故治。今城迹为塞堡,晒经门外长墙东迤接于青居尾峰之东岩,山势较低,为故城外障。岩中有大佛洞、光相台、千佛崖、盌泉、丹井,陈以勤曾手书 “壁立万仞”四字于壁上。山下建有青居场,扼守前津与后津,亦筑有城堡。其水陆两途,俱可把控,号为充国第一雄关。

陈以勤最喜烟山。每当旭日东升,山顶浓云密布,峰顶仅露一髻,微风鼓之,峰或出或没,如海中孤岛。浮云卷舒奔驰,则如涛涌浪翻,倏忽万状。少时,日渐高,风渐止,飞光积于山洼,犹如铺绵堆絮,置身其间,如居天宫。陈以勤泛舟江上,仰望烟山,作 《舟游望青居山》诗云:“独舸中漉江路遥,有声呕哑荡兰桡。远山风雨剩秋色,傍岸烟波起暮潮。老去生涯偏水竹,兴来行迈半渔樵。山中坐盼有丹笋,何百考童来一招。”有时宿于江楼,俯视渔火,作 《舟游宿江上》诗云:“数声归棹泊江边,月出山高未到船。人影依依看不见,为分渔火照孤眠。”有时烟山书房静坐观景,作 《山庄夜坐》诗云:“野老出庄夜语,不知门外云深。僧寺钟声入座,渔家灯火穿林。”他以烟山为家,称青居场为天街,留恋难舍,作 《思家》诗二首。其一:“雪满天街没马蹄,五更孤枕听朝鸡。何时归孙青居月,山寺钟鸣日已西。”其二:“春鸟催归竞不归,纶竿猎屐愿多违。此生剩得青山趣,何必功成始拂衣。”(www.xing528.com)

陈以勤活了七十六岁,卒后谥文端公。人们在他居住的烟山书房侧一奇石上刻 “陈文端公像”,大如人身,遗迹至今尚存。

采集地:高坪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