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如里与文君里:民间故事中的相如与文君的福泽

相如里与文君里:民间故事中的相如与文君的福泽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天过后,相如携文君逐一地拜访了远近的乡亲。就这样在家乡忙忙碌碌地度过了几年后,相如奉诏进京去了,文君喜爱这里,就仍留在老家。乡亲们为怀念与相如、文君回乡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俩给乡亲们带来的福祉,锦屏山下两个里,一个更名为 “相如里”,一个更名为 “文君里”。相如二十来岁做了皇帝身边的武骑常侍,现又有文君为夫人,乡亲们感到十分惊奇,也十分自豪,认为相如、文君就是天上飞来的金凤凰落入司马家。

相如里与文君里:民间故事中的相如与文君的福泽

西汉时,安汉县司马相如住宅的山坡上,有一大片梧桐林和十数株黄桷树。据传上面曾栖息着一对美丽的凤凰,各种鸟儿在它们周围嬉戏追逐,鸣唱之声,不绝于耳,俨然一幅百鸟朝凤的天然图画。严寒过去,满山遍野的山花竞相怒放,田野变得青葱翠绿,到处呈现出一派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勤劳的江岸人民开始了新一年的辛勤劳作。

一连下了几场春雨,把锦绣河山装扮得更加俏丽。就在这时,从天边又飞来一对非常美丽的凤凰,使本来就十分热闹的百鸟乐园,更添了几分喜庆。当地民谣说:“凤凰闹,贵客到。凤凰飞,贵客归。”人们看着凤凰来临,猜测必有贵客到此。

果然,没过几天,只见驿道远处,有几辆马车正在泥泞中艰难地缓缓而行。一些好奇的乡民前往观看,只见十来个身上溅满泥点的男男女女,正在十分吃力地推着深陷在泥坑中的豪华辕车,其中一个身材魁梧、英武的男人正在指挥,紧紧拽住马缰的是一位漂亮而年轻的贵夫人。

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一位年龄稍大一点的壮年人盯着指挥的人仔细端详,觉得有些面善,想了一会儿,突然惊奇地叫道:“犬子! 你是犬子! ——不,相如,你是司马相如!”“对! 对! 是相如! 是司马相如!”来看稀奇的乡民不约而同地说道。随即,对着村子高喊:“相如回来了,相如回来了,司马相如回来了!”

乡民们前几日就听说曾在皇帝身边当武骑常侍的司马相如娶了一个漂亮的夫人,要回老家,今天果真回来了,男男女女都放下手头的活儿,立即跑过来了。顷刻,一大群乡民站在泥泞中围住相如问长问短,好多年不见,格外亲热。那位最先认出相如的是相如儿时最要好的伙伴,姓王,学名大树,小名毛虫。由于人们从小就叫 “毛虫、毛虫”,习惯了,叫起来亲切,也就这么一直叫着。毛虫说:“大家使把劲,把车推回家再说。”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车子从泥坑中推出来,推到了相如宅前的地坝里。热心的妇女们又打来水,把车子洗得干干净净的,并把马牵到草坪上放养。

相如洗去身上的泥土,打开大门,看见庭院、厅堂、厢房仍是儿时原样,虽有几处破损,但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不禁热泪盈眶,多好的乡亲们啊!

听说相如回来了,邻近的老爷爷、老太太拄着拐棍,步履蹒跚地走到相如跟前,拉住相如的手端详,口中念叨着:“犬子,我们多想你哟!”不停地诉说着彼此这些年的变化与思念。还有稍远处的乡亲闻讯,也匆匆赶来,庭院内站了好多前来看望的人。

文君见来了这么多的热心乡亲,拉住相如说:“想不到有这样好、这么多的乡亲来接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地招待招待他们。”于是,相如马上喊来毛虫等儿时伙伴,拿出钱来,让他们到市井上去买些酒、猪肉、鸡、鸭、鱼、蛋、果蔬等物,与乡亲们在一起好好地聚一聚。这样,一连热闹了三天。

相如携文君,从成都出发,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车马颠簸,实在有些体力不支,接着又张罗款待乡亲,更觉疲惫不堪,但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再累心中也是甜蜜的。文君第一次到夫君的老家,虽一切都很新鲜,但一切都感到亲切,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www.xing528.com)

人们常说,凤凰是上天之神鸟,极有灵性,这话一点不假。就在相如休息的这几天里,往日吵闹不已的百鸟园安静了下来,就是往日拼尽全力、撕开嗓子鸣叫的山鸡也悄然无声了,生怕影响相如与文君的休息,只是偶尔有一两声雏鸟叽叽地叫。

几天过后,相如携文君逐一地拜访了远近的乡亲。看着乡亲们过着清苦的日子,夫妻俩商议,该为乡亲们做点什么。文君动情地说:“长卿,你是当今大文豪,这里极缺文化,就教他们读书写字吧! 我在家从小喜欢养蚕织绢,细心揣摩,颇有心得。我看这里养蚕织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蜀锦发达的成都,我就来教乡亲们养蚕织绢吧!”相如连声称好。

相如从小就喜欢对文字的形音义寻根问底,在成都又多有研究,写 《子虚赋》时派上了用场,想不到,今天夫人安排的差事中又派上了用场。相如在家编写识字课本,很快编写出了 《凡将篇》,并且誊写了数十篇。他一方面遣仆人到市井上买来毛笔和烟墨,委托毛虫等砍些竹子划成篾块,用绳子串起来以备习字,另一方面叫丫鬟收拾前厅作临时学堂。等一切准备好后,相如就把两个里愿读书习字的人召集起来,集中在前厅临时学堂里,一笔一画地教乡亲们写字,一句一句地教乡亲们读书。许多时候,无论是小孩子,还是青年男女、老年人,聚一大堂,静静地听相如授课。

文君安排仆人在自己家的桑园旁先建起了数十丈长、三丈宽的蚕室,然后新添了几架织机,最后才把周围的姑娘、大嫂们聚集来,十分耐心细致地手把手传授养蚕和织绢技艺。

夫妻俩还不辞辛劳,乘船到数十里之外的另一处庄园去,教那里的乡亲们读书与养蚕织绢技艺。就这样在家乡忙忙碌碌地度过了几年后,相如奉诏进京去了,文君喜爱这里,就仍留在老家。又过了数年,文君也随之去了京城。

乡亲们为怀念与相如、文君回乡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俩给乡亲们带来的福祉,锦屏山下两个里,一个更名为 “相如里”,一个更名为 “文君里”。

相如二十来岁做了皇帝身边的武骑常侍,现又有文君为夫人,乡亲们感到十分惊奇,也十分自豪,认为相如、文君就是天上飞来的金凤凰落入司马家。乡亲们还认为正是因为司马家有梧桐林和黄桷树,所以给他家带来好运,于是家家都育梧桐,户户都栽黄桷,也憧憬自己家里能像司马家一样,有人显赫与发达,“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采集地:蓬安县相如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