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化石人类及其他古生物发现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化石人类及其他古生物发现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人类化石同一层位的有数件石制品,为凸刃砍砸器和石锤,还有4000多件共120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发现数十种全新世以来已灭绝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并发现人类加工或使用过的骨器[29]。吴汝康还认为,我国包括资阳人在内的具有蒙古人种性状的化石人类,与黄种人和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连续性,有着亲缘上的继承关系[33]。以此并结合前已发现的骨椎来看,这批石器应为资阳人及其群体所遗。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化石人类及其他古生物发现

四川境内有三处发现了原始人类化石,一处是巫山县,一处是资阳县,另一处是筠连县。这三处原始人类化石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开启四川史前历史之门的钥匙。

(一)巫山人

图1-1 巫山猿人左侧下颌骨

巫山县位于三峡地区长江北岸。1986年10月在大庙龙坪村龙骨坡发现了距今204万年早更新世早期人类的上内侧门齿和下颌骨,包括乳门齿2枚、刚萌出的恒门齿1枚、带有2颗牙齿(第四前臼齿和第一臼齿)的左下颌骨1块。这次新发现的人类上内侧门齿舌侧结节显著,指状脊清楚,下前臼齿椭圆,根座发达,不同于已知的晚期猿人化石。与人类化石同一层位的有数件石制品,为凸刃砍砸器和石锤,还有4000多件共120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发现数十种全新世以来已灭绝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并发现人类加工或使用过的骨器[29]。1965年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原被认为是170多万年前最古老的人。巫山大庙这一新发现,经中国科学院1991年2月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201万~204万年,从而使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提前到距今200万年以上。

图1-2 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工具

(二)资阳人

资阳县位于长江支流沱江北岸。1951年建设成渝铁路时,在资阳火车站以西约1.5公里的黄鳝溪桥工程中,于右岸桥墩基坑地面下8米的黑泥层内,发现了人头骨化石1件、骨椎1件和大量共生的化石动物群。这件人头骨化石,就是学术上所正式命名的“资阳人”[30]

图1-3 资阳人头骨化石(www.xing528.com)

资阳人头骨的颅顶部分保存完整,颅底大部缺失,另还有硬腭1块。头骨较小,但仍在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内。体质形态上,头骨具有一定原始性,眉弓较现代人发达,额骨和顶骨比现代人扁平,枕骨内面的大脑窝比小脑窝深和广。从一般性质观察,已具有新人(晚期智人)的特征,应属新人化石阶段。但其形态比欧洲的克鲁马农人可能更具原始性,也比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原始,而较之广西的柳江人则稍有进步。

关于资阳人的年龄和性别,当前学术界一般采用吴汝康后来的分析[31],确定是一中年以上的女性个体。

据潘其风研究[32],资阳人在形态上已较多地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征,属于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吴汝康还认为,我国包括资阳人在内的具有蒙古人种性状的化石人类,与黄种人和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连续性,有着亲缘上的继承关系[33]

资阳人的生存时代,裴文中确定为更新世晚期[34]。虽然后来有过一些争论,但当前一般还是采用此说[35]

在资阳人的正式发掘中,除1件骨椎外,未发现任何其他文化遗物。这件骨椎以三棱形骨片磨成,尖端很短,可能是用刮削方法制成。虽未发现共生的石器,但若考虑到人头骨曾经水流短距离搬运,已离开原先埋藏地点,可以肯定资阳人是以打制石器作为主要劳动工具的。在化石地点同一侧右岸上游250~300米所掘探坑内,发现与哺乳动物化石和乌木碎片共生的多件打制石器[36]。以此并结合前已发现的骨椎来看,这批石器应为资阳人及其群体所遗。

(三)筠连人化石

1980年在筠连县镇州拱猪洞发现的筠连人化石,为一枚右上第一臼齿,属于一名30岁左右的个体。据研究,筠连人化石的年代为更新世晚期,体质上处于智人发展阶段[37]

图1-4 资阳人使用的石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