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蜀人丧葬习俗-早期与晚期墓葬对比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蜀人丧葬习俗-早期与晚期墓葬对比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人的丧葬习俗主要体现在墓葬和祭祀制度上,墓葬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战国以前属早期,战国时代属晚期。目前早期墓葬发现很少且零星,主要限于小型墓,仅能反映一般被统治者或下层统治者丧葬习俗的某些方面。其他墓中的棺具均为独木舟式船棺,随葬品组合多与新都木椁墓相类,显示出共同的葬俗。石棺葬主要是氐羌民族系统的葬俗,大石墓则主要是百濮民族系统邛人的葬俗。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蜀人丧葬习俗-早期与晚期墓葬对比

巴人的经济活动多与渔猎有关,反映在丧葬习俗上,就是使用船棺葬具。巴县冬笋坝和广元宝轮院发掘的大批船棺葬,就是巴人的墓葬,从中可以看出巴人丧葬的大概情况[50]

图10-7 四川广元市昭化宝轮院船棺葬M17平面图

所谓船棺葬,就是以大楠木掏空制成船形棺具,船棺置于土坑中,船头正对河流。葬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尸体和随葬品直接置于船舱内;一种是在舱内向河一端另置一木制小棺,以殓尸体并置随葬品,陶器和铜器则置棺外舱中。船棺葬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青铜器,间或发现有竹木漆器纺织品痕迹,多为生活用器、兵器和工具。从出土物可见,墓主均非上层统治者,而以武士阶层为多。

巴王族使用土坑木棺椁墓。涪陵为巴王陵墓所在地,涪陵小田溪先后发掘的9座土坑墓,棺具均非船棺,而是漆棺、椁,或一墓一棺一椁。这种葬制与船棺葬的区别,反映了出于中原诸夏的巴王族与四川盆地东部土著巴人在墓葬习俗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两者生前生活习俗上的差异。

三峡地区的巴人流行悬棺葬,有悬棺葬、幽岩葬、岩穴葬之别,其中出有巴式青铜剑和陶器,表明是古代巴人的文化遗存。

巴人举行丧葬仪式时,多击鼓,跳歌[51],场面隆重而热烈。这些古老的风俗,对四川盆地东部数千年以来的送往迎来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一大文化特色。

【注释】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华阳国志·巴志》。

[3]《汉书·巴郡南郡蛮传》。

[4]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48页。

[5]高至喜、熊传新:《楚人在湖南活动的遗迹概述》,《文物》1980年第10期。

[6]李学勤:《湖南战国兵器铭文选释》,《古文字研究》第12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

[7]何浩:《周初监国制与战国时的楚监巴》,《历史知识》1989年第6期。

[8]段渝:《巴蜀古文字的两系及其起源》,《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1期。

[9]《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

[10]参见第二章第一节。东汉熹平二年朐忍令景云碑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11]《山海经·大荒西经》。

[12]王逸:《楚辞章句》。

[13]《太平寰宇记》卷86引《周地图记》。

[14]《文选·江淹〈杂体诗〉》注引《宋玉集》。

[15]《太平广记》卷399引《襄阳耆旧传》。

[16]《礼记·祭法》。

[17]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

[18]《新唐书·南蛮传》。

[19]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

[20]《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刘昭注引。

[21]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27页。

[22]《华阳国志·巴志》。(www.xing528.com)

[23]《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

[24]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上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页。

[25]《国语·郑语》。

[26]《史记·楚世家》。

[27]《孟子·滕文公上》。

[28]段渝:《略论巴、蜀与楚的文化交流关系》,《长江文化论集》第1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239页。

[29]《华阳国志·巴志》。

[30]《四川忠县㽏井沟遗址的试掘》,《考古》1962年第8期。

[31]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卷9,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1、412页。

[32]《宋书·乐志》。

[33]《汉书·礼乐志》。

[34]董其祥:《巴渝舞源流考》,《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35]汪宁生:《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历史研究》1981年第4期。

[36]《楚辞·九歌》。

[37]张正明主编:《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83、384页。

[38]《初学记》引《韩诗》。

[39]《大戴礼记·夏小正》。

[40]王毓彤:《荆门出土的一件铜戈》,《文物》1963年第1期。

[41]李学勤:《“兵避太岁”戈新证》,《江汉考古》1991年第2期。

[42]俞伟超:《“大武兵”铜戚与巴人“大武”舞》,《考古》1963年第3期;《“大武”舞续记》,《考古》1964年第1期。

[43]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22页。

[44]梁载言:《十道志》。

[45]樊绰:《蛮书》卷10。

[46]段渝:《略论巴、蜀与楚的文化交流关系》,《长江文化论集》第1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7]《通志·氏族略》引。

[48]《华阳国志·巴志》。

[49]蒙默:《僰为僚说》,《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977年第1期。

[50]《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0年版。

[51]樊绰:《蛮书》卷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