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四川各族的称谓和族系-四川通史.卷一的调查结果

先秦四川各族的称谓和族系-四川通史.卷一的调查结果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称巴蜀西南外少数民族为“西南夷”,是始见于秦汉时期的称谓,先秦时期并不如此。应当指出,先秦史上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2],都是中原华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谓,是他称,非自称,是泛称,非专称。大体说来,先秦四川各族,除巴、蜀两族外,可以划分为百濮和氐羌两大民族系统,此外还有华夏和百越系统,但不多。

先秦四川各族的称谓和族系-四川通史.卷一的调查结果

先秦时代四川的民族,除巴、蜀两族外,还有众多族类。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主要有“濮、、苴、共、奴、獽、夷、蜑之蛮”[1]。分布在巴蜀以西和以南的,则是汉代所谓“西南夷”。《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西南夷族类有异,成分复杂。按《史记》有关篇章所记,实际上包括西夷和南夷两部分。所说夷,即上引《西南夷列传》末句所记“蛮夷”,是汉人对巴蜀西南外少数民族的通称,西、南皆方位词。西夷,即指巴蜀以西的少数民族;南夷,即指巴蜀以南的少数民族。

称巴蜀西南外少数民族为“西南夷”,是始见于秦汉时期的称谓,先秦时期并不如此。据《战国策·秦策一》所载张仪、司马错之言,蜀是“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此应为秦和东方六国的一致认识。《华阳国志·蜀志》也说秦灭蜀后,“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戎伯”即指臣属于蜀的各族君长。先秦臣属于蜀的民族众多,汶山、南中、僚、僰都曾先后为蜀附庸。蜀为其长,而称为“戎狄之长”,那么诸此族类也就是戎狄了。先秦文献中直接提到巴蜀西南外少数民族臣于蜀者,仅此一见,说明汉代所称西南夷,在先秦时代多称戎狄。这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引起的称谓变化,这种名异实同,在古代史上是常见的通例。(www.xing528.com)

应当指出,先秦史上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2],都是中原华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谓,是他称,非自称,是泛称,非专称。或又合称为“四夷”[3],即四方之夷。关于此,唐孔颖达的解释最为精当。他说:“四夷之名,随方定称,则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其当处立名,则名从方号。”又说:“夷为四方总号。”[4]。从《左传》、《国语》等先秦史籍可见,不仅四夷事实上都包有大量不同的族系,其中许多族系可以蛮、夷或戎、狄互称,而且这些名称亦多随时代的变迁而异同不一。无论先秦西南地区的戎狄,还是汉代的西南夷,都包括若干不同的族类,所说戎狄或西南夷,都是泛称,而不是一个统一或单一民族的族称。

大体说来,先秦四川各族,除巴、蜀两族外,可以划分为百濮和氐羌两大民族系统,此外还有华夏和百越系统,但不多。各系大致分布范围:百濮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川西南和四川盆地东部;氐羌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部分进入成都平原;百越仅见于四川盆地东部之一部;华夏则多不成系统,混融于四川盆地各处,其成系统者,仅见于四川盆地东部之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