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博士教育的新模式及政策建议

德国博士教育的新模式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德国科学审议会在其《关于高校学业结构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在博士教育阶段建立研究训练小组的建议。同时,在全德国都没有对于博士训练所需时间的说明。[14]这份报告建议按照惯例由各州财政为研究训练小组提供基本设施,由德国科研基金会提供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访问学者的奖学金、国际交流经费以及技术和教辅人员工资等。

德国博士教育的新模式及政策建议

1986年,德国科学审议会在其《关于高校学业结构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在博士教育阶段建立研究训练小组的建议。

这份报告首先指出了德国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德国大学的第一级学位和博士学位之间,“缺乏对于研究生的一种系统且个体化的学术支持”。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往往被拖延,而博士生也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准。同时,在全德国都没有对于博士训练所需时间的说明。[9]

具体而言,这些问题被描述为:博士研究过度专业化,论文选题过于狭隘,难以对学科知识提供系统的参考价值;除了自己所在的研究所/讲座/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几乎与其他的学术单位以及人员没有任何联系;长期滞留在一个单一的科研岗位上,限制了博士生的流动性;博士毕业生的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利用对于科研而言最宝贵的时间;对于一些专业的博士生而言,往往只有在国外才能够找到与自己的科研旨趣以及能力相符的科研团队和学术环境[10]

报告建议德国大学建立研究训练小组,并将其定义为“在有确定研究主题的研究团队中对于博士研究生进行支持的一种组织设置”。[11]研究训练小组应由大学、院系或具体的研究团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其目标在于:

-在单一导师指导之外,让博士生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的系统科研并得到更密集的指导。

-与国外的相关机构相比,增强德国大学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在选择读博地点和就读机构上能够克服原有的局限,能够在专业视角的考量下寻找一个最合适的研究训练小组,从而扩大选择的灵活性以及选择的范围。

-使更多的博士研究生能够尽早进入一个与自身科研兴趣及能力相符的研究团队。

-促进青年研究者与高级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确保高水平研究的必需条件,使得高级研究者和青年研究者的学术潜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扩展。

-通过提供各种学术活动克服博士论文研究的过度专业化和狭隘化。[12]

除了对博士生进行个人支持,设立研究训练小组还希望能够在宏观科研政策方面实现下列目标:

-有针对性地促进研究方法创新;(www.xing528.com)

-针对过度专业化的问题,加强跨学科的联系;

-与边缘学科展开合作;

-联合规划科研项目;

-加速追赶在科研上的差距;

-与实践性机构开展职业导向的合作科研;

-加强研究过程中的透明度以促进研究团队和机构之间的竞争。[13]

研究训练小组的建立应该由致力于在共同主题下组成一个研究团队的多位教授来发起,并提供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培养项目:

-对博士论文研究主题的阐释;

-将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整合在一个广博的研究课题之中;

-提供多种形式(研讨课、博士生报告会等)的必修的学术活动,作为博士生论文研究的辅助,并能够扩展至论文主题之外的知识;

-有明确的时间规划,特别是上述必修学术活动的时间安排。[14]

这份报告建议按照惯例由各州财政为研究训练小组提供基本设施,由德国科研基金会提供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访问学者的奖学金、国际交流经费以及技术和教辅人员工资等。同时,基于“研究训练小组在对学术后备力量的支持上跨越地区乃至国际层面上的重要意义”,科学审议会认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必须长期参与研究训练小组的资助。[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