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革新与政策驱动相结合:实现改革的路径

基层革新与政策驱动相结合:实现改革的路径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德国科研基金会的研究训练小组计划一启动,波恩的经济学教授们随即进行申请并获得了批准。在学术人员自发提出诉求并为之努力的基础之上,政策导向的研究训练小组资助计划无疑为经济学博士生教育的进一步结构化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同时,科研基金会的研究训练小组项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学博士生培养的结构化是以自下而上的基层革新为主导的,同时又与系统政策方向一致,两种动力之间实现了很好的配合。

基层革新与政策驱动相结合:实现改革的路径

在知识生产全球化带来的高度同质性的竞争压力下,经济领域博士生培养的结构化改革上显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因而在政策驱动之外,甚至早于政策讨论,德国经济学领域就有了博士教育模式改革的诉求并将其付诸实践。

70年代末,波恩大学加入“欧洲定量经济学项目”,选送优秀博士生到合作院校访问学习,参加那里的博士生课程。80年代初,从非正式的研讨课和读书课开始,博士生接受一年课程训练的安排逐渐固定下来。到80年代末,波恩大学经济学系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培养方案和专门为博士生开设的课程,尽管那时并没有覆盖所有博士生,积极参与博士项目工作的教授也只是一部分。

1990年德国科研基金会的研究训练小组计划一启动,波恩的经济学教授们随即进行申请并获得了批准。整个90年代,这个名为“交互经济决策”的研究训练小组与“欧洲定量经济学项目”是支持波恩大学经济学系推进结构化博士教育模式的两个主要项目。教授们将这两个项目与传统的学术助理制度进行了有机的组合——研究训练小组的奖学金主要提供给一年级的博士研究生,支持他们完成课程学习阶段,然后以“欧洲定量经济学项目”出国学习,这期间,学生一般能够申请到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专项奖学金。等他们从国外回来,一般就能拿到学术助理的岗位,研究训练小组空出来的奖学金名额则继续给一年级的博士生。也就是说,教授们通过合作,灵活地分配了研究训练小组提供的奖学金,将其主要用于博士生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的资助,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完成课程。教授们也愿意把学术助理职位优先给那些参加过课程并且从国外访学回来的博士生,因为他们更能胜任研究工作。这种方式是教授们根据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做出的选择,并且是以已经存在的良好的跨教席合作关系为基础的:

“我们把它做得非常灵活,大家在一起工作,不是因为我们属于‘研究训练小组’,而是因为在波恩大学的经济学系,研究人员们原本就在一起上课,一起做论文。”

——波恩研究生院教授

所以说,波恩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和自主地推进了博士生培养的结构化进程。柏林的教授也有类似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曾在柏林自由大学读博的一位教授认为,80年代,经济学系里的学术氛围已经为结构化博士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他说:

“那时候在自由大学,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我们有研讨课制度,所有教席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研讨课上报告自己的研究,建立了很好的研究氛围。我们虽然没有结构化的培养项目,但是我们避免了因教席产生的孤立现象。”

在学术人员自发提出诉求并为之努力的基础之上,政策导向的研究训练小组资助计划无疑为经济学博士生教育的进一步结构化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柏林从1987年开始就有研究训练小组,先是由大众汽车基金会资助,然后是科研基金会的项目。鲁尔研究生院也同样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96年开始的研究训练小组。(www.xing528.com)

但是,政策设计与经济学教授们的诉求之间并非完全契合。事实上,教授们认为,研究训练小组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组织形式。一方面,研究训练小组的资助是阶段性的,无法持续,他们更希望能建立“持久的轨道”;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对于卓越的经济学研究而言,非常重要的强化课程训练在研究训练小组的框架中难以实现:

“……在德国,科研基金会这个机构资助的主要是科研,当人们开始对博士生教育表达越来越多的不满的时候,科研基金会会说,我们资助的是科研,不是教育,但是科研也是由博士研究生来做的,所以我们通过奖学金来资助博士生……你要知道,我们安排的第一年的课程是为了打下全面的基础,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领域。但是在一个研究训练小组里面,这是无法实现的,它可以提供一些与科研课题相关的训练,但并不提供足够的结构化的Education,它不可能把一年的时间花在General Education上。”

——柏林项目教授

所以,经济学教授们希望突破这种形式,建立一种更稳定的培养结构。1998年、2003年和2004年,波恩经济学研究生院、柏林经济与管理博士项目和鲁尔经济学研究生院的先后成立,都是由经济学教授们自发主导的,建立的培养项目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受资金所限,在规模和组织管理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是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和一致。

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启动的卓越倡议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卓越倡议的研究生院项目与经济学教授们的期望更加契合,提供了更多组织支持,所涉及的知识主题也更加广阔,有利于教授们基于学科需求贯彻结构化的培养模式。在这一项目框架下,波恩大学和曼海姆大学将他们已有的结构化经济学博士项目发展完善,比如波恩大学通过这个项目设置了专门的研究生院办公室和管理教辅人员岗位,并且实现了奖学金基本覆盖所有博士研究生。

所以,经济学领域的博士教育在从传统模式向结构化方向改革的过程中,原初的也是最大的动力来自学术界内部,是由一部分教授主导的,他们积极整合资源,进行多种尝试。同时,科研基金会的研究训练小组项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研究训练小组的理念和形式与经济学教授们的目标有很大的一致性,资金上的支持则是另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卓越倡议的研究生院项目无论在项目形式还是资助力度上,都发挥了更进一步的积极影响。经济学博士生培养的结构化是以自下而上的基层革新为主导的,同时又与系统政策方向一致,两种动力之间实现了很好的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