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学多能,中华典籍中的学富五车

博学多能,中华典籍中的学富五车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富五车,指读的书十分多,知识面广,形容博学且多能。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里在中华典籍中首次出现了“其书五车”这个提法,后来渐次演化,就有了“学富五车”的成语。拉着五牛车的书稿外出,那可见其学问是很大的了。不过,对“其书五车”这句话,学界也有不同看法。另一种说法着重在“其书”两字上。“学富五车”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惠施身上,也体现在其他各家身上。

博学多能,中华典籍中的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指读的书十分多,知识面广,形容博学且多能。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惠施是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此语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庄子对惠施的非同一般的评价。

这里在中华典籍中首次出现了“其书五车”这个提法,后来渐次演化,就有了“学富五车”的成语。当时把文字都书写在竹简上,几十字或上百字的文稿尚可背着走,如果再多些,就得装上牛车(当时牛车称“小车”,拉物用;马车称“大车”,战备或长途跋涉用)拉着走了。拉着五牛车的书稿外出,那可见其学问是很大的了。不过,对“其书五车”这句话,学界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说,这些话是在批评惠施的,翻译过来是说,惠施这个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其书五车”的“书”是动词,就是写。“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是说惠施所写的著作,而不是他读过的书,因为不可能惠施所读的书全是“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有的说惠施读的书多,就是外出,还拉那么多的书,一面行走,一面读。另一种说法着重在“其书”两字上。既然说“其书”就是指“他的书”,可见,他著述的简策就装了五车。笔者以为不必那样的拘泥,可以说,他车上装的既有别人写的书,也有他自己写的书,说其书多是不错的。

“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这种生命不止,学习不休的精神,可以说是当年诸子百家的共同精神。(www.xing528.com)

“学富五车”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惠施身上,也体现在其他各家身上。孔子及其弟子(包括再传弟子)外出时不是牛车上也装满了书简吗?墨子与孔子一样“弟子三千”,他们外出时行囊中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守圉之器”,也就是教人守城的利器,另一样就是各种各样的书册。荀子是战国时期诸子中的大学问家,《荀子》一书中的第一篇就是《劝学》,第一句就是“学不可已”,也就是学习是不能停顿、不能中止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生于公元前390年,比孔子晚生了161年。孟子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孟子的民本思想体现得最为强烈。他一反“君为国本”的旧观念,明确道出了这样的千古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