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不妄杀人对抗辽军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不妄杀人对抗辽军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妄杀人,指不能胡乱杀人,出自《宋史·曹彬传》。高梁河之战后,辽景宗带领辽军于太平兴国五年、七年又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南下战争,宋军在曹彬“不妄杀一人”思想的感召下,与民众一起团结奋斗,多次击败了辽军的进犯。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不妄杀人对抗辽军

不妄杀人,指不能胡乱杀人,出自《宋史·曹彬传》。

这里有一个故事:曹彬作为统帅带领大军参与了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有一次,曹彬带领的大军包围了一所城池,可是,敌人一直在顽抗着,致使宋军损失也相当惨重,不少将士恨之入骨,誓要在破城之日杀个痛快。恰在这时,“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在关键时刻说是主帅病倒了,这是怎么回事?“诸将皆来问疾。”史书记下了感人的一幕:“曹彬对众人说道:‘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宋史·曹彬传》)其意是,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众将领应承,一起焚香发誓。第二日,病情逐渐好转。再下一日,城池被攻破。

守城的败军之将“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这在军事史上也是少有的。高梁河之战后,辽景宗带领辽军于太平兴国五年、七年又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南下战争,宋军在曹彬“不妄杀一人”思想的感召下,与民众一起团结奋斗,多次击败了辽军的进犯。(www.xing528.com)

辽景宗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病死,继位的是12岁的辽圣宗,由萧太后摄政,辽国高层内部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了。雍熙三年(986年),曹彬适时提出“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请乘此机以取幽燕”,宋太宗认同了,于是就有了大规模的所谓“北伐”,在这过程中曹彬执行的还是“不妄杀一人”的军事策略,那是很得人心的战略战术。

在雍熙三年(986年)的北伐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最为世人崇敬的是被称为“杨无敌”的杨老令公杨业。朔州一战,兵败身亡,宋太宗称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