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乾隆皇帝的谬妄无知导致政治衰败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乾隆皇帝的谬妄无知导致政治衰败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谬妄无知,指荒谬绝伦而又狂妄无所识见的那种人。乾隆皇帝把直言朝政弊端的忠臣斥之为“谬妄无知”之人,这正好透视出乾隆晚年清明政治的衰败。这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敢发“谬妄无知”之论了,而和珅这样的窃国大盗就乘虚而入了。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乾隆皇帝的谬妄无知导致政治衰败

谬妄无知,指荒谬绝伦而又狂妄无所识见的那种人。语出《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七一)。

乾隆皇帝把直言朝政弊端的忠臣斥之为“谬妄无知”之人,这正好透视出乾隆晚年清明政治的衰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二月,乾隆皇帝正准备兴高采烈地过他那八十大寿,突然送来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尹壮图批评朝政的上疏。听多了赞颂声的这位皇上,一听说有人批评朝政,就有点不高兴。拿上疏来一看,原来批评皇上做出这样的规定:总督、巡抚有过,可以“罚银数万,以充公用”以贷其罪。尹壮图认为此法不妥,很可能让那些“桀骜之巡抚”逃脱罪责,以继续鱼肉百姓。为了触动那些犯罪官员的“愧惧之心”,尹壮图主张“请永停罚银之例,将罚项改记大过若干次”。这样可使其“愧惧”,同时也可教育更多的人。

这本是一本很正常的上疏,而且内容也很有道理。可是,就是因为尹壮图批评的规定正是乾隆“御批”的,因此使他很不高兴。给上书者加上了“怨朕”“诬朕”的大罪名。乾隆气愤地批道:“朕自谓勤政爱民,可告无愧于天下,而天下万民亦断无泯良怨朕者”,可是,“尹壮图谬妄无知,以蹙额兴叹之言诬及朕躬,诬及百姓”,进一步说:“尹壮图不但无君,而且无亲,人伦丧尽,岂可忝居朝列?”(《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七十)于是,尹壮图官也不能当了,而且还得“交刑部治罪”。(www.xing528.com)

这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敢发“谬妄无知”之论了,而和珅这样的窃国大盗就乘虚而入了。

物极必反。乾隆后期,乾隆本人生活上走向奢侈,朝廷上下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原只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起用的皇帝轿前一名执事人,根本没有什么地位。靠着他的巧言令色、吹牛拍马,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起用为总管仪仗。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擢升为御前侍卫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不几年,官至极品,军机大臣、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这些头衔都戴到了他头上。和珅专政达二十多年。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贪污之王”,表现了民众对他的憎恶与痛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